[发明专利]一种硬件平台的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0721.4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1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G06F9/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硬件 平台 代码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硬件平台的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中各种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在第一个创新项目完成之后,会有较多的衍生项目,对项目的部分模块进行升级更新,以体现性能和价格上的优势等等;但是其功能往往是类似的,这样在开发新项目编码过程中就会有很高的耦合性。
现有技术中,对于这种功能类似的新项目的开发,是通过单个项目独立开发的方式,导致重复模块(平台无关性代码)的重复开发,影响开发的效率。因此,如何在类似衍生项目的开发中,避免对平台无关性代码的重复开发,做到尽可能的平台无关性代码的复用,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件平台的代码生成方法及装置,以通过如tcl(tool command language,工具控制语言)工具的解析工具将平台相关性代码与平台无关性代码合并,对平台无关性代码进行充分的复用,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兼容多硬件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硬件平台的代码生成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差异代码文件和框架代码文件;其中,所述第一差异代码文件包括标识和平台相关性代码,所述框架代码文件包括所述标识和平台无关性代码;
利用解析工具对所述第一差异代码文件进行解析,根据所述第一差异代码文件中的所述标识,查找所述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所述标识,并将所述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所述标识替换为所述平台相关性代码。
可选的,所述框架代码文件的获取过程,包括:
接收所述框架代码文件的名称参数;
根据所述名称参数从存储端获取所述框架代码文件。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框架代码文件的名称参数之前,还包括:
提取所述框架代码文件对应的源文件中的所述标识的位置对应的平台相关性代码,并加入所述标识;
生成并存储所述框架代码文件和提取的平台相关性代码对应的第二差异代码文件。
可选的,所述第一差异代码文件具体为pkg格式文件,所述框架代码文件为.c格式文件。
可选的,所述解析工具具体为tcl工具。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硬件平台的代码生成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差异代码文件和框架代码文件;其中,所述第一差异代码文件包括标识和平台相关性代码,所述框架代码文件包括所述标识和平台无关性代码;
解析模块,用于利用解析工具对所述第一差异代码文件进行解析,根据所述第一差异代码文件中的所述标识,查找所述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所述标识,并将所述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所述标识替换为所述平台相关性代码。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框架代码文件的名称参数;
查找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名称参数从存储端获取所述框架代码文件。
可选的,所述获取模块,还包括:
提取子模块,用于提取所述框架代码文件对应的源文件中的所述标识的位置对应的平台相关性代码,并加入所述标识;
存储子模块,用于生成并存储所述框架代码文件和提取的平台相关性代码对应的第二差异代码文件。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硬件平台的代码生成方法,包括:获取第一差异代码文件和框架代码文件;其中,第一差异代码文件包括标识和平台相关性代码,框架代码文件包括标识和平台无关性代码;利用解析工具对第一差异代码文件进行解析,根据第一差异代码文件中的标识,查找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标识,并将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标识替换为平台相关性代码;
可见,本发明通过利用解析工具对第一差异代码文件进行解析,根据第一差异代码文件中的标识,查找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标识,并将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标识替换为平台相关性代码,可以利用解析工具将第一差异代码文件中的平台相关性代码合并到框架代码文件中的标识的位置,从而可以组成完整的项目代码,使项目的平台无关性代码可以得到充分复用,提高了项目开发的效率,达到了兼容多硬件平台的效果。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硬件平台的代码生成装置,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0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