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骨‑软骨修复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1476.9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69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韦加娜;卢亢;吴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7/40 | 分类号: | A61L27/40;A61L27/20;A61L27/10;A61L27/52;A61L27/54;A61L27/56;A61L27/58;B33Y1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薛福玲,洪佳红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软骨 修复 支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新型骨-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由两层修复层组成,上层为软骨修复层,下层为骨修复层,上下两层修复层均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软骨修复层与骨修复层均为圆柱形的三维孔洞结构,孔为边长100~300μm的圆形孔,修复支架的直径为2~3cm,软骨修复层和骨修复层的高度均为1~2cm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骨修复层由藻酸盐和壳聚糖两种材料制备而成,其中藻酸盐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2: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骨-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修复层由藻酸盐和生物活性玻璃制备而成,其中藻酸盐与生物活性玻璃的质量比为5:1~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骨-软骨修复支架,其特征在于,生物活性玻璃为硼酸盐生物活性玻璃,其粒径为500nm~1μm。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新型骨-软骨修复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藻酸盐水凝胶:将藻酸盐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得到0.01~0.02g/ml藻酸盐凝胶;
S2:制备壳聚糖水凝胶:将壳聚糖粉末溶解于体积浓度为1%稀醋酸溶液中,搅拌制备得到0.02~0.03g/ml壳聚糖凝胶;
S3:制备藻酸盐-壳聚糖混合凝胶:将S1与S2制得的藻酸盐凝胶与壳聚糖凝胶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备用;
S4:制备藻酸盐-生物活性玻璃混合凝胶:将藻酸盐粉末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得到0.01~0.02g/ml藻酸盐水凝胶,再向藻酸盐水凝胶中加入生物活性玻璃,搅拌均匀得到藻酸盐-生物活性玻璃混合水凝胶,备用;
S5:制备骨-软骨修复支架:将制备好的藻酸盐-生物活性玻璃混合凝胶加入3D打印机的加料槽中,设定3D打印机的程序,启动3D打印机,制备得到厚度为1~2cm、边长为100~300μm圆形孔的骨修复层,向骨修复层缓慢滴加浓度为1.03×10-2g/ml氯化钙溶液即得固化后的骨修复层;再向3D打印机的加料槽中加入藻酸盐-壳聚糖混合凝胶,设定3D打印机的程序,启动3D打印机,在骨修复层的上方制备得到厚度为1~2cm、边长为100~300μm圆形孔的软骨修复层,向中软骨修复层缓慢滴加浓度为1.03×10-2g/ml氯化钙溶液即固化后的软骨修复层;除去过多的氯化钙溶液,即得骨-软骨修复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泰宝医疗器械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14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