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负荷运行的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温度特性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2484.5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78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胡文侃;周波达;林晓波;张健;李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舟山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06 | 代理人: | 王晓燕 |
地址: | 3160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负荷 运行 光纤 复合 海底 电缆 温度 特性 分析 方法 | ||
1.超负荷运行的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温度特性分析方法,海缆包括导电线芯、光纤单元、铠装、外被层及设于铠装和导电线芯、光纤单元之间的填充物,所述的导电线芯由内至外依次为阻水铜导体、导体屏蔽层、XLPE绝缘层、绝缘屏蔽层、半导电阻水层、铅合金护套、防腐层和PE护套;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温度特性分析方法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海缆的有限元建模:
1)几何模型建立,在建模时,将导体屏蔽层、XLPE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合并形成绝缘层,防腐层和PE护套合并形成内护套;在建立海缆模型时,用圆柱体代替海缆绞合结构;海缆深埋于海床土壤之中,设定海缆周围海床的土壤层与海缆长度相同,海缆位于土壤层的中心,土壤层截面边长设为海缆实际敷设深度的2倍;
2)单元类型和材料参数的设置,SOLID69单元用于铜导体和铅合金护套中温度场与电场的直接耦合运算,描述电流产生焦耳热的过程; SOLID90热实体单元对非铜导体层进行仿真分析,SOLID90热实体单元拥有多个节点,每个节点只包含温度自由度;输入铜导体、绝缘层、半导电阻水层、铅护套、内护套、填充层、铠装垫层、铠装层、外被层、土壤、光单元的材料参数;
3 )有限元网格划分,对填充物实现智能网格划分,其他体则采用扫略网格划分方式完成,并对海缆适当进行网格加密,提高计算精度;
4)边界约束及载荷施加,模型下边界的深层土壤层温度设为恒定;海缆过负荷运行时轴向温度基本一致,设模型左右边界不存在法向热流;产生的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均为0;限制载流体电压自由度,并对该截面的某一节点施加电流载荷;
二)有限元仿真:
1) 稳态仿真分析;
A)获得铜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阻系数、敷设深度、额定载流量;额定载流量为海缆在陆地段的额定载流量或根据陆地段的额定载流量修正的海底段的额定载流量;
B)对陆地段海缆模型和海底段海缆模型施加对应额定载流量, 通过稳态计算得到海缆铜导体最终温度;
C)判断海缆铜导体最终温度与铜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的差值是否在设定范围内;若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则证明所建模型正确;
2)超负荷仿真分析;
A) 陆地段海缆超负荷运行仿真;
a)获取典型日的周期负荷曲线最大值;
b)根据周期负荷曲线最大值,对陆地段海缆模型和海底段海缆模型施加对应的负荷,在24小时后,进行超负荷仿真;
c) 记录不同超负荷情况下海缆铜导体温度达到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时的时间;
B) 海底段海缆超负荷运行仿真;
a) 将陆地段海缆的载荷同样施加于海底段的海缆模型;根据周期负荷曲线,对海底段海缆模型施加对应的负荷;在24小时后,进行超负荷仿真;
b) 记录不同超负荷情况下海缆铜导体温度达到最高允许工作温度的时间;
C)仿真结果分析;
分析陆地段、海底段的海缆超负荷运行仿真结果;比对在同样超负荷情况下的陆地段、海底段的海缆应急时间差,及应急时间差随超负荷变化的情况,应急时间为铜导体温度上升至最高允许工作温度所需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负荷运行的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温度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海缆包括三根导电线芯、一根光单元,三根导电线芯品字行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负荷运行的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温度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稳态分析时,取铜导体最高允许工作温度为90℃,土壤温度为25℃,土壤热阻系数为1.2Km/W,敷设深度1.5m, 空气温度为40℃时的载流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负荷运行的光纤复合海底电缆温度特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超负荷仿真时,对海缆施加的载荷为正常载荷的120%、140%、160%、18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舟山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舟山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浙江舟山海洋输电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24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上料的盛料盒
- 下一篇:一种加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