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线服务提供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3266.3 | 申请日: | 2017-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481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32;H04W28/06;H04W48/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项京;马敬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服务 提供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服务提供方法及装置,应用于AC,方法包括:接收CPE发送的报文,该报文包括CPE的第一地址和第一位置信息;根据预先存储AP的位置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确定距离CPE最近的AP作为本次确定的该CPE的工作AP;若报文为CPE加入无线网络后发送的报文,根据预先记录的地址与BSSID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BSSID;当本次确定的该CPE的工作AP与上一次确定的该CPE的工作AP不同时,向本次确定的该CPE的工作AP发送第一指令;该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本次确定的该CPE的工作AP为该CPE提供第一BSSID对应的无线服务。应用本申请实施例,减轻了链路震荡,减少了链路丢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服务提供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采用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高速公路无线网络覆盖时,高速公路旁安装多个WLAN设备,即AP(Access Point,接入点),这个AP与AC(Access 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连接,由AC对各个AP进行管理控制,汽车中的移动终端通过AP加入无线网络。
其中,AP工作于非授权频段。受非授权频段的发射功率限制,AP信号的覆盖范围较小,为了保证无线网络的覆盖,高速公路旁相邻AP的间距较小,而高速公路上汽车的行驶速度较快,这就会出现移动终端频繁向AP发送连接请求等协议报文,与新AP建立连接加入无线网络,即切换链路,这很容易造成链路连接中断,进而造成链路丢包严重,甚至造成移动终端无法与新AP建立连接,无法加入无线网络。
为了解决链路频繁切换的问题,考虑采用零漫游技术。零漫游技术的关键思路为:使移动终端与距离最近的AP连接,移动终端看到距离最近的AP发送的BSSID(BasicService Set Identity,基础服务集标识)始终保持不变,进而使移动终端相信与自己通信的AP始终为同一设备,避免了移动终端频繁向AP发送连接请求等协议报文,进行链路切换的动作。
目前,主要通过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确定移动终端与AP之间的距离的远近,如图1所示的RSSI与距离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图,随着距离的增大,RSSI不断减小,在距离较远处,RSSI的变化幅度降低,即在距离AP较远的地方信号区分度将下降。
在高速公路场景中,AP间的间距往往会较远,有几百米远,当移动终端大约位于两个AP中间位置处时,移动终端距离两个AP均较远,电磁波传输导致的信号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AC不能准确根据RSSI确定距离移动终端最近的AP,进而使AC频繁地分别向两个AP下发BSSID指令,切换为移动终端提供无线服务的AP,即频繁切换移动终端连接的AP,导致严重的链路震荡,引起链路丢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服务提供方法及装置,以减轻链路震荡,减少链路丢包。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服务提供方法,应用于AC,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客户现场设备)发送的报文;所述报文包括所述CPE的第一地址和所述CPE的第一位置信息;
根据预先存储AP的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距离所述CPE最近的AP,将所确定的AP作为本次确定的所述CPE的工作AP;
若所述报文为所述CPE加入无线网络后发送的报文,根据预先记录的地址与BSSID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BSSID;
当本次确定的所述CPE的工作AP与上一次确定的所述CPE的工作AP不同时,向本次确定的所述CPE的工作AP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本次确定的所述CPE的工作AP为所述CPE提供所述第一BSSID对应的无线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32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