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铜铝导线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4249.1 | 申请日: | 2017-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延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博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6 | 分类号: | H01R4/36;H01R4/62;H01R4/70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性能 导线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铜铝导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铜铝导线连接是在铜铝焊接在一起并在铜铝连接处套上套管,采用这种连接结构在铜铝连接处不仅产生电阻,铜导线、铝导线电连接端的裸露导电芯线易氧化,使用期限短,而且防水性能差。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铜铝导线连接结构。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铜铝导线连接结构,包括套管、铜导线、铝导线和多个螺钉,套管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固定内腔,套管包括塑料内层和金属外层,金属外层上沿套管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螺纹孔;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分别从两端置入套管的固定内腔内,并且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平行交错相互插入,形成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周面相互接触电连接,铜导线与铝导线电连接处截面呈蜂窝状;多个螺钉分别穿过多个螺纹孔抵压塑料内层以锁紧固定内腔内的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
优选的,套管的固定内腔靠近铜导线一端与铜导线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铝粉硅胶层。
优选的,套管的固定内腔靠近铝导线一端与铝导线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二铝粉硅胶层。
优选的,套管外部靠近铜导线一端与铜导线连接处缠绕有第一自黏胶带层。
优选的,套管外部靠近铝导线一端与铝导线连接处缠绕有第二自黏胶带层。
优选的,螺纹孔的深度等于金属外层的厚度。
本发明中,套管包括塑料内层和金属外层,金属外层上沿套管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螺纹孔;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分别从两端置入套管的固定内腔内,并且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平行交错相互插入,形成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周面相互接触电连接,铜导线与铝导线电连接处截面呈蜂窝状;多个螺钉分别穿过多个螺纹孔抵压塑料内层以锁紧固定内腔内的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本发明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采用交错的连接方式,不会产生连接电阻,能节约电能,广范使用能节约大量的电能,减小中连的维修;本发明套管由塑料内层和金属外层两层组成,金属外层开设螺纹孔,穿螺钉以锁紧铜导线、铝导线的裸露导电芯线,塑料内层能起绝缘作用,防护铜铝芯线的氧化,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水作用;本发明在固定内腔两端与铜导线、铝导线之间的间隙内分别填充第一铝粉硅胶层、第二铝粉硅胶层,并在套管外部两端与铜导线、铝导线连接处分别缠绕第一自黏胶带层、第二自黏胶带层,能够有效隔离水进入固定内腔,防止水的淤积,渗透,保证了铜铝导线连接处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铜铝导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铜铝导线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铜铝导线连接结构,包括套管1、铜导线2、铝导线3和多个螺钉4,其中:
套管1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固定内腔5,套管1包括塑料内层11和金属外层12,金属外层12上沿套管1轴向间隔开设有多个螺纹孔121,螺纹孔121的深度等于金属外层12的厚度。
铜导线2、铝导线3的裸露导电芯线分别从两端置入套管1的固定内腔5内,并且铜导线2、铝导线3的裸露导电芯线平行交错相互插入,形成铜导线2、铝导线3的裸露导电芯线周面相互接触电连接,铜导线2与铝导线3电连接处截面呈蜂窝状。
多个螺钉4分别穿过多个螺纹孔121抵压塑料内层11以锁紧固定内腔5内的铜导线2、铝导线3的裸露导电芯线。
本实施例中,套管1的固定内腔5靠近铜导线2一端与铜导线2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一铝粉硅胶层6。套管1的固定内腔5靠近铝导线3一端与铝导线3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第二铝粉硅胶层7。套管1外部靠近铜导线2一端与铜导线2连接处缠绕有第一自黏胶带层8。套管1外部靠近铝导线3一端与铝导线3连接处缠绕有第二自黏胶带层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博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博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42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