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8561.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6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赵宇航;王伟;沈煜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7/02 | 分类号: | G01M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朱沉雁 |
地址: | 21009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双连 碰撞 实验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力学斜碰撞实验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双足机器人以双连杆机械臂逐渐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得到大量应用,在此类双杆机构等应用中带摩擦的斜碰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热点问题。如何有效的避免带摩擦的斜碰撞给双连杆机构带来的影响,也成为了相关领域研发中的重要课题。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方法,基本为采用理论方法对含摩擦碰撞过程的机械臂动力学建模及数值模拟、或者采用有限元进行动力学仿真,来分析不同构型状态的机械臂滑动粘滞等动力学现象,但大多均为理论结果,实际有关实验研究很少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及其实验方法,填补了双连杆斜碰撞实验的空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包括滑动平板机构、滑台机构、双连杆机构、高速摄像机和计算机;所述滑动平板机构和滑台机构均固定在试验平台上,双连杆机构一端与滑台机构固连,另一端与滑动平板机构接触,高速摄像机采集双连杆机构与滑动平板机构接触处的运动学数据,并将数据送入计算机,经计算机进行运动分析,得到不同构型下的双连杆发生斜碰撞时的动力学响应。
所述运动学数据包括速度、加速度和位移。
所述滑动平板机构包括槽形滚轴支架、约束滚轴、滑动平板、两个约束滚轴支架和若干个滚轴;所述槽形滚轴支架底面固定在实验平台上,在槽形滚轴支架的凹槽内均匀间隔分布若干个滚轴,滚轴与凹槽内壁转动连接,两个约束滚轴支架对称固定在槽形滚轴支架一端顶面,约束滚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约束滚轴支架转动连接;滑动平板设置在滚轴上,并位于约束滚轴下方,在外力作用下,滑动平板沿间隔设置的滚轴滑动,以实现滑动平板沿着槽形滚轴支架做直线运动。
所述滑动平板机构还包括紧固螺钉,紧固螺钉设置在任意一个约束滚轴支架上,锁紧紧固螺钉后,滑动平板不能运动。
所述滑台机构包括滑台固定底板、滑台加固架和滑台,滑台固定底板固定在试验平台上,滑台底面固定在滑台固定底板上,双连杆机构与滑台的滑块固连,滑台加固架固定在滑台背面和滑台固定底板上。
所述双连杆机构包括固定盘、双连杆连接轴、定位轴承、轴承套、第一连杆、铰接轴、第二连杆和接触头;固定盘与滑台的滑块固连,双连杆连接轴一端与固定盘固连,另一端通过定位轴承与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连接,定位轴承外壁通过轴承套限位;第一连杆另一端通过铰接轴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另一端设有接触头,接触头与滑动平板机构的滑动平板接触。
所述双连杆连接轴与滑台的滑块垂直,第一连杆与双连杆连接轴垂直,第二连杆在滑动平板上的投影与滚轴垂直。
一种基于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搭建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转入步骤2;
步骤2、调节滑块到任意高度,并向上提起第二连杆,使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均平行于水平面,转入步骤3;
步骤3、拖动滑动平板,使在滚轴上其匀速滑动,转入步骤4;
步骤4、松开第二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作自由落体,第二连杆端部的接触头与滑动平板发生斜碰撞,转入步骤5;
步骤5、高速摄像机采集此时接触头与滑动平板接触处的运动学数据,并将数据送入计算机,并返回步骤2,直至采集完所有不同高度下的实验数据,转入步骤6;
步骤6、经计算机中的TEMA软件进行运动分析,得到不同构型下的双连杆发生斜碰撞时的动力学响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1)双连杆的构型可以通过滑台调控滑块高度来进行控制;(2)碰撞的摩擦系数可通过更换接触头进行控制;(3)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造价经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滑动平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滑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连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至图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双连杆斜碰撞的实验装置,通过滑块调节任意高度,更换接触头及滑动平板的控制,实现了对于不同构型下的双连杆的带摩擦的斜碰撞的动力学响应实验,从而有效的对机器臂等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为实际机械臂或类似机构提供理论依据,规避不利因素,提高其机构设计的合理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85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