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输送管及其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38943.0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唐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红卫 |
主分类号: | C22C37/08 | 分类号: | C22C37/08;B22D13/02;B22D19/02 |
代理公司: | 烟台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5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264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输送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耐磨输送管的加工工艺,尤其是一种混凝土输送管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领域,混凝土输送管是混凝土输送泵车的关键性配件,也是混凝土泵车的易损件之一。常见的普通钢管制作的输送管耐磨性能差,不能抵抗混凝土沙石骨料对管壁的长时间磨损,平均输送方量在7000方左右,混凝土输送泵车就要停车换管,反而限制了混凝土输送泵车的高效率的优势,又造成了大量钢材的浪费。
再有改进的双层混凝土输送管,平均输送方量在55000m3-63000m3换管;内管厚度为2.5mm,外管厚度是2.2mm,相比普通钢管提高了混凝土输送泵车的高效率,反而增加了钢材的浪费,由于该技术套管压制,加工直管、锥管、弯管相对显得操作复杂,不容易完全掌握且耐磨层脆性大、怕磕碰等缺陷,特别是在套管压制过程中存在的某些部位没有处理好,在使用中该部位首先磨损坏,而造成整根管提前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凝土输送管及其加工工艺,高铬铸铁采用离心铸造加工,其工艺简单,提高了输送管使用寿命短、太脆、易裂且避免钢材浪费等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工艺如下:
本发明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混凝土输送管的加工工艺:
(1)、将原材料放入电炉熔化,检测原材料成分;
(2)、预热离心模具,温度达到160℃~250℃后,向离心模具内部涂抹离型剂;
(3)、向离心模具内部挤压铁网,盖上模具盖子,并固定住;
(4)、将检测合格的熔液注入离心模具内进行铸造;
(5)、冷却抛丸加工后,取出模具内的离心管;
(6)、检测后再切割、打磨后进行挤压,再切割、打磨后焊接法兰;
(7)、打磨后抛丸,喷漆。
所述注入溶液之前,放进去中空的铁网增强管子的韧性。
所述熔液注入的温度为1560℃~1640℃。
所述溶液成分为高铬铸铁,配比为碳(C)2.8-3.2,硅(Si)0.6-1.0,高铬(Cr)24-28,锰(Mn)0.6-1.2,钼(Mo)0.6-1.0,镍(Ni)0.6-1.0,铁(Fe)。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工艺离心铸造时,把铁丝网放进模具里面之后,注入熔液,制作管子,管成为均匀的2.5-3mm厚的高强度耐磨管,管子薄了,韧性增强了,使用寿命增长了2-3倍,即8-12万立方,操作变我的简单且容易掌握和控制加工质量,成功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管子不耐磨、太脆、容易裂开等问题。
附图说明
1、图1是混凝土输送管工艺流程图。
2、图2是锥形混凝土输送管工艺流程图。
3、图3是弯头形混凝土输送管工艺流程图。
4、图4是铁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直管加工工艺:将原材料放入电炉熔化,检测原材料成分,调节原材料达到高铬铸铁成分配比后;预热离心模具,温度达到160℃~250℃后,向离心模具内部涂抹离型剂;向离心模具内部挤压铁网,盖上模具盖子,并固定住;将检测合格的熔液注入离心模具内进行铸造;冷却抛丸加工后,取出模具内的离心管;检测后再切割、打磨后进行挤压,再切割、打磨后焊接法兰;打磨后抛丸,喷漆。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锥管加工工艺:将半成品管检查数量,焊接上下部分,外侧打孔内外组装后,焊接法兰及支架,注入填充剂后再焊接,然后抛丸、打磨后喷漆。
所述注入填充剂为邦迪粘合剂。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弯管加工工艺:将半成品管检查数量,外侧打孔内外组装后,焊接法兰,硅胶作业后注入填充剂,再焊接、抛丸、打磨、喷漆。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红卫,未经唐红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89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可变操作模式的集成的热舒适控制系统
- 下一篇:数据变换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