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FPGA的S模式二次雷达情报服务器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9597.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70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李腾飞;李朋;梅申合;胡振祥;陈娟;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9/06;H04L29/08;G06F13/3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8 | 代理人: | 王挺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fpga 模式 二次 雷达 情报 服务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S模式二次雷达情报服务器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包括网络收发模块、第一数据缓存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第二数据缓存模块、HDLC帧协议模块、串口传输模块,本发明在FPGA处理器的内部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并行设计多通道的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控制器,控制协议控制器有效地利用了FPGA的片内硬件资源,实现了并行解析和生成多通道的HDLC协议报文,大大提高了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多通道扩展性、实时性和稳定性。本发明极大的提升了器件的工作速率,并且具有模块化、可编程性和可配置性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S模式二次雷达情报服务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数据采集领域中越来越多的现场采集设备需要扩展网络功能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以太网以其成本低、易于集成和传输距离较远的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雷达情报服务器数据传输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以太网解决方案是利用主控芯片连接物理层接口。在主控芯片内编写以太网协议来实现的,这种方法开发周期较长,难度较大,且由于以太网协议程序比较繁琐,运行起来不太稳定,因此亟需提出一种通过简单的配置和外部线路连接就可以实现以太网的数据传输功能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FPGA的S模式二次雷达情报服务器,本发明不仅开发难度小、集成度高、运行稳定,而且提高了数据通信系统中的多通道扩展性、实时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基于FPGA的S模式二次雷达情报服务器包括网络收发模块、第一数据缓存模块、数据格式转换模块、第二数据缓存模块、HDLC帧协议模块、串口传输模块,其中,
网络收发模块,用于接收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并将所述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发送至第一数据缓存模块的输入端;
第一数据缓存模块,用于暂时存储所述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
数据格式转换模块,用于读取存储于第一数据缓存模块中的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并将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按照欧标协议格式进行转换;
第二数据缓存模块,用于暂时存储经过数据格式转换模块转换后的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
HDLC帧协议模块,用于读取存储于第二数据缓存模块中的转换后的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并将转换后的点迹数据报、航迹数据报、点迹服务报、航迹服务报按照HDLC帧格式协议传输至串口传输模块;
串口传输模块,其输出端连接空中管制中心。
优选的,所述数据格式转换模块包括A/C模式点迹转换单元、A/C模式航迹转换单元、S模式点迹转换单元、S模式航迹转换单元,其中,
A/C模式点迹转换单元,用于读取存储于第一数据缓存模块中的点迹数据报和点迹服务报中的A/C模式点迹数据,并将所述A/C模式点迹数据按照欧标协议格式进行转换;
A/C模式航迹转换单元,用于读取存储于第一数据缓存模块中的航迹数据报和航迹服务报中的A/C模式航迹数据,并将所述A/C模式航迹数据按照欧标协议格式进行转换;
S模式点迹转换单元,用于读取存储于第一数据缓存模块中的点迹数据报和点迹服务报中的S模式点迹数据,并将所述S模式点迹数据按照欧标协议格式进行转换;
S模式航迹转换单元,用于读取存储于第一数据缓存模块中的航迹数据报和航迹服务报中的S模式航迹数据,并将所述S模式航迹数据按照欧标协议格式进行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9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