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数据中心网络DCN、DCN中传输流量的方法和交换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39666.5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4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颜清华;朱广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933 | 分类号: | H04L12/933;H04L12/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孙涛;毛威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中心 网络 dcn 传输 流量 方法 交换机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网络DCN和DCN中传输流量的方法。该DCN包括:N个第一级子网,每个第一级子网包括N个第二级子网,每个第k级子网包括N个第k+1级子网,每个第K‑1级子网包括至少一个交换机;所述DCN为K级网络;所述DCN中的每个交换机具有K个子网标识,所述K个子网标识分别用于指示所述交换机所属的每级子网,以及在所属的第K‑1级子网中的编号;所述交换机与K个直连交换机组中的每个交换机分别互连,每个直连交换机组包括N‑1个交换机,所述K个直连交换机组中的第i个直连交换机组包括的N‑1个交换机与所述交换机的第i级子网标识不同,且与所述交换机的其他K‑1个子网标识相同。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数据中心网络DCN、DCN中传输流量的方法和交换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数据中心的流量和带宽呈指数级增长,大带宽,高扩展能力已成为数据中心客户的首要诉求,基于克劳斯(Clos)架构的数据中心网络(datacentre netWork,DCN)由于扩展性佳、等价路径多等原因,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部署。
但是,基于Clos的数据中心采用由架顶交换机(top of rack,TOR)到核心交换机的汇聚型结构,随着东西向流量的比重增加,核心交换机的端口密度与容量成为全网交换容量的瓶颈。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网络架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中心网络DCN、DCN中传输流量的方法和交换机,用于避免汇聚型数据中心中核心交换机的端口密度与容量带来的全网交换容量的瓶颈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网络DCN,包括:N个第一级子网,每个第一级子网包括N个第二级子网,每个第k级子网包括N个第k+1级子网,每个第K-1级子网包括至少一个交换机,其中,N,K,k为整数,N=2,K=2,1kK;其中,所述DCN为K级网络;所述DCN中的每个交换机具有K个子网标识,所述K个子网标识分别用于指示所述交换机所属的每级子网,以及所述交换机在所述交换机所属的第K-1级子网中的编号;所述交换机与K个直连交换机组中的每个交换机分别互连,每个直连交换机组包括N-1个交换机,其中,所述K个直连交换机组中的第i个直连交换机组包括的N-1个交换机与所述交换机的第i级子网标识不同,且与所述交换机的其他K-1个子网标识相同,i=1,…,K。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DCN是一种分布式结构,该分布式结构也可以称为K级MESH结构,一个交换机其他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可以称为分布式连接,或MESH连接。在该DCN中,每个交换机的地位均等,不存在传统Clos结构中的核心交换机的角色,有利于避免由于核心交换机的端口密度和容量带来的全网容量的瓶颈问题。
或者说,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网络架构,能够将全网的交换容量分布到每台交换机,降低对单个交换机的容量要求,从而避免汇聚性结构带来的交换容量的瓶颈问题。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交换机包括K个互连端口组,每个互连端口组包括N-1个互连端口,所述K个互连端口组对应所述K个直连交换机组,所述每个互连端口组中的N-1个互连端口用于分别连接对应的一个直连交换机组中的N-1个交换机。
即每个交换机可以通过K个互连端口组实现与所述K个直连交换机组的连接,所述K个直连交换机组中的每个交换机的K个子网标识与所述交换机的K个子网标识中只有一个子网标识不同,因此,可以理解为若两个交换机只有一个子网标识不同,那么这两个交换机之间是通过K个互连端口组中的一个互连端口连接的,或者说,这两个交换机之间具有一跳可达的路径。其中,每个互连端口包括一对端口(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相当于所述K个互连端口组包括K个输入端口组和K个输入端口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39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