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装置零脱火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1008.X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7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科倚信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12 | 分类号: | H05B6/12;H05B6/36;H05B6/4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华莲;郝传鑫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中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感应 加热 装置 零脱火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装置零脱火机构,其包括线架和安装在线架上的对称金属线、盘状金属线、锥形铁氧体;所述锥形铁氧体包括下平面铁氧体和上锥形铁氧体,所述上锥形铁氧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平面铁氧体交叉处;所述线架包括外框架、锥形铁氧体固定架和多根盘线架,所述锥形铁氧体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的中部,多根所述盘线架连接在所述外框架与所述锥形铁氧体固定架之间,所述线架包括支撑条和卡合筋,所述卡合筋间隔分布在所述支撑条的正、反两面上,同一平面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卡合筋形成用于固定盘状金属线的卡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装置零脱火机构。
背景技术
在常规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中大多采用微波电磁感应加热技术中的电磁加热线圈盘对食物进行加热和烹饪。电磁线圈盘加热是基于磁场感应涡流原理,利用高频交变电流通过环形线圈,从而产生封闭的磁场,当磁力线通过导磁锅具的底部,会产生无数小涡流对锅具进行加热。线圈盘是各种微波加热家用电器最重要的部件,不但影响着电器的制造成本,也是决定家用电器品质的关键因素。
现有的电磁加热线圈均绕制在同一平面内,具体为外层线圈包围着内层线圈逐层进行缠绕,所以该中电磁加热线圈的中心部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空白部分,从而导致锅具中心部位发热量小,中心出现加热盲区,而烹饪时,食物主要是集中在锅具中部,导致使用者在烹饪时效果不好,长期以来人们通过改变线圈的位置、缠绕方法,设置配合磁条等途径来改善锅具加热和烹饪时中心温度不够的问题,但均不理想。采用电磁线圈盘加热其均匀性对加热和烹饪水、汤等低稠度、高流动性物质(食物)的影响较小,但在加热和烹饪米饭等高稠度、流动性差的食物及烙饼等时,加热时的不均匀性对于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磁炉而言却是致命的,电饭煲、电压力锅极易将米饭烧糊或夹生,而电磁炉受热不均匀,有局部高温,空锅时局部小点能烧红,因而所烙的饼则焦黄不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的无缝全区加热、加热均匀的用于感应加热装置零脱火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感应加热装置零脱火机构,其包括线架和安装在线架上的对称金属线、盘状金属线、锥形铁氧体;
所述锥形铁氧体包括下平面铁氧体和上锥形铁氧体,所述上锥形铁氧体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平面铁氧体交叉处;
所述线架包括外框架、锥形铁氧体固定架和多根盘线架,所述锥形铁氧体固定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的中部,多根所述盘线架连接在所述外框架与所述锥形铁氧体固定架之间,所述线架包括支撑条和卡合筋,所述卡合筋间隔分布在所述支撑条的正、反两面上,同一平面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卡合筋形成用于固定盘状金属线的卡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条的侧面设有多个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包括柱体和连接在所述柱体顶部的限位板,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条的侧面,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导向柱呈夹角连接,所述对称金属线固定安装在所述导向柱旁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相邻两个所述卡合筋的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盘状金属线的凸起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凸起部包括凸起部主体和设于所述凸起部主体上的挤压面,所述凸起部主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卡合筋的顶部,所述挤压面面向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框架的边缘处设有多个沿所述外框架圆周方向上分布的固定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锥形铁氧体固定架包括下固定架和上通孔,所述下固定架设置在所述上通孔的下方,所述下平面铁氧体固定在所述下固定架上,所述上锥形铁氧体贯穿在所述上通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框架为圆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锥形铁氧体包括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所述第一分体和第二分体相对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科倚信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科倚信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10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