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体式带针可降解软骨连接缝合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1650.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6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马政;谭丽丽;杨柯;于晓明;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L17/06 | 分类号: | A61L17/06;A61L1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崔晓蕾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带针可 降解 软骨 连接 缝合线 | ||
针对现有耳再造等手术中软骨连接丝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带针可降解软骨连接缝合线,包括牵引针和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为镁基合金丝材,所述镁基合金为二至五元合金,所添加合金元素为锌、锶、锆、铜、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中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小于5wt.%。本发明利用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性、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能够实现一种无需二次手术的软骨连接方法,在减轻患者的痛苦与负担的同时降低手术细菌感染风险,镁基合金丝材在动物体内的植入实验结果表明,它在软骨连接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领域,具体提供一种采用可降解镁基合金丝材作为软骨连接丝进行软骨连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连接线是用于伤口缝合、组织连接和结扎止血的特殊丝材,在创伤愈合和修复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对组织的有效愈合和人体恢复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应用于耳再造等软骨连接的材料主要是不锈钢丝,不锈钢是属于不可吸收的材料,在人体内属于异物,长期驻留极易导致机体出现炎症、愈合迟缓、致敏、致癌等不良反应。当机体病患组织修复或愈合之后,需进行二次手术取出,给患者带来额外的手术风险、经济压力和生理痛苦。随着经济水平和人们对自身身体保护意识的提高,这种二次手术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可吸收连接线能够在体内生物环境中被降解吸收,符合当前先进医疗理念和人体需求,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目前可吸收连接线大多是高分子材料,力学强度低,难以适用于张力较大的组织缝合,只能适用于少数非承力部位,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发展和临床应用。
镁基合金丝材通过合理调配其降解速度、力学性能和抗菌性能,可应用于整形外科软骨连接,镁基合金作为可降解连接丝在软骨连接应用方面具有诱人的前景。因此,本发明针对现有软骨连接用缝合线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的问题,发展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可降解吸收手术缝合线,可用于软骨连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耳再造等手术中软骨连接丝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式带针可降解软骨连接缝合线,利用镁基合金生物可降解性、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能够实现一种无需二次手术的软骨连接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带针可降解软骨连接缝合线,包括牵引针和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线为镁基合金丝材,所述镁基合金为二至五元合金,所添加合金元素为锌、锶、锆、铜、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中合金元素的总含量小于5wt.%。
使用时,可通过牵引针头将镁基合金缝合线穿过软骨组织并将其连接起来,该丝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对软骨进行捆绑连接,穿孔连接,且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软骨组织连接完好后,镁合金丝材可生物降解被吸收,避免二次手术取出。
本发明软骨连接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基合金丝材的直径为0.1-0.5mm。本发明通过在纯镁中添加合金元素,提高纯镁的力学强度和加工性能,可制备出直径小于0.5mm的镁合金丝材,丝材表面光滑,粗细均匀,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优异的生物安全性,作为软骨连接丝,可对软骨进行有效地连接,促进骨组织愈合,在组织愈合以后,缝合线通过生物降解而被吸收,避免二次手术取出,极大地缓减患者痛苦,并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细菌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
本发明所述软骨连接带针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基合金优选为Mg-1.0Zn-0.5Nd-0.8Zr-0.8Cu,Mg-2Zn-0.5Nd或Mg-0.2Zn-2Nd,以上合金具有良好的丝材加工成型性能,以及较高的塑性。
本发明所述软骨连接带针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元素为钕、钆、钇元素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其组成为重量百分比:钕:0.2-2.0%,钆:0.3-0.8%,钇:0.1-1.0%。
本发明所述软骨连接带针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镁基合金缝合线具有表面氟化处理层,厚度为0.1-2μm,处理工艺为在氢氟酸中浸泡20-8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16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