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氢氮气损失的吸附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2984.7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1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陈松;黄正毅;熊成江;龙仲书;杨森;张庆荣;周玉文;刘勇;唐旭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562400 贵州省黔西***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氮气 损失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附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氢氮气损失的吸附塔。
背景技术
氢气和氮气是工业中常用的工业原料,现有的氢气和氮气通常都采用变压吸附的方法进行工业生产。传统的吸附塔正在使用时需要进行放空处理,在此过程中,残余在反应塔内部的部分氢气或氮气会随出气管排放至空气中,不能重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传统的吸附塔没有反吹结构,吸附管内的活性炭吸附层容易堵塞,降低了吸附管的使用寿命,吸附管的检修不方便,这给人们带来的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减少氢氮气损失的吸附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少氢氮气损失的吸附塔,包括吸附塔本体,所述吸附塔本体的进气端口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出气端口处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于吸附塔本体内壁上的匀气板,所述匀气板为半球形结构,所述匀气板靠近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进气管连通的匀气腔,所述匀气腔远离第一进气管的一端设有与其连通的匀气通道,所述匀气通道的出气端口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咀,所述连接咀远离匀气通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吸附管,所述吸附管内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吸附管远离连接咀的一端设有储气腔,所述储气腔靠近吸附管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与吸附管连通的通气孔,所述连接板远离吸附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气囊,所述调节气囊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的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风机,所述调节气囊远离连接板的一侧设有固定连接于储气腔内壁上的集气斗,所述集气斗远离集气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吸附塔本体外部的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的出气端口处固定连接有收集罐。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管、第二出气管、连接咀、第一出气管和进气管道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和第五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气管远离第一进气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处理罐。
优选的,所述匀气通道的数量为八至三十个,多个匀气通道沿匀气板靠近连接咀一侧壁的中心处呈放射状分布,位于匀气板靠近连接咀一侧壁边缘处匀气通道的直径大于位于匀气板靠近连接咀一侧壁中心处匀气通道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连接咀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所述匀气通道和连接咀之间以及连接咀和吸附管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附管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法兰,所述吸附管靠近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三连接法兰连接。
优选的,所述储气腔的内壁上设有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固定连接于吸附塔本体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调节气囊为环形结构,所述调节气囊的外弧壁和储气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匀气板、连接咀和吸附管的设计使气体均匀进入吸附管内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使气体除杂效果更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2.通过风机、进气管道、调节气囊的设计实现了对吸附管内部部分废料的除去,延长装置使用寿命,还能通过处理罐对气体进行收集再利用,降低了氢气或氮气的损失;
3.通过第二连接法兰和第三连接法兰的设计便于吸附管的拆卸和更换,降低了检修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减少氢氮气损失的吸附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减少氢氮气损失的吸附塔连接咀和吸附管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吸附塔本体、2第一进气管、3第二出气管、4匀气板、5匀气腔、6匀气通道、7连接咀、8吸附管、9储气腔、10连接板、11集气斗、12调节气囊、13风机、14第一出气管、15收集罐、16第一电磁阀、17第二电磁阀、18第三电磁阀、19第四电磁阀、20处理罐、21第二连接法兰、22第三连接法兰、23进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宜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2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