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4267.8 | 申请日: | 201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柏立军;成娟;旦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688 | 分类号: | C08G63/688;C08G63/85;D01F6/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离子染料 可溶性催化剂 可染共聚酯 缩聚反应 钛化合物 酯化反应 磺酸钠 二元酸 间苯二甲酸二甲酯 共聚物制备 间苯二甲酸 酯交换反应 醇和芳香 弹性回复 聚乙二醇 染色特性 锡化合物 共聚酯 染色 酯化 制备 纤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该共聚酯主要由二元醇和芳香族二元酸经过酯化和酯交换反应制得。在酯化反应中或缩聚反应前加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或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聚乙二醇;在酯化反应前添加可溶性催化剂钛化合物和锡化合物,在缩聚反应前添加可溶性催化剂钛化合物。该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物制备的纤维,可以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色彩鲜艳,具有优良的染色特性,同时也具备PBT纤维所拥有的优良弹性回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具体地说是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背景技术
聚酯纤维的综合性能优良,但由于聚酯分子链紧密,结晶度和取向度较高,极性较小,缺乏亲水性,在聚酯的长链分子间没有可适当容纳染料分子的间隙,因此染料离子不易透入纤维,其染色性能差,可使用染料的种类少。聚酯纤维只能采用分散染料载体染色、高温染色及热熔染色等方法。
同属于聚酯纤维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纤维,不仅具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俗称涤纶)的耐久性、尺寸稳定性,且由于其分子链的柔软程度远大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其可染性优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以在常压条件下染色。但是,由于分子的结构紧密,还是只能采用分散染料,并且色牢度较低。
为了改善聚酯纤维的染色条件及染色效果,该行业的研究人员已经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中国专利CN102011207A公开了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组成该纤维的聚合物是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与第三聚合单体间苯二甲酸-5-磺酸金属盐及第四聚合单体聚乙二醇生成的共聚物。虽然该聚酯可以进行阳离子染色,但是在通常催化剂的作用下该聚酯的聚合时间长,聚酯粘度高,导致最终染色后的色调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由该共聚酯制备的纤维可用阳离子染料进行染色,且染色性优良。同时,该共聚酯还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和弹性回复性。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主要由二元醇和芳香族二元酸共聚而成。所述共聚酯的链段中含有如式1所示的结构单元A和式2所示的结构单元B,
式1,
—OCH2CH2OCH2CH2……OCH2CH2— 式2,
其中,结构单元A的量为相对于二元酸总量的1.0~6.0mol%;结构单元B的数均分子量为500~6000g/mol,占共聚酯总量的0.5~5.0wt%;该共聚酯中含有钛元素和锡元素。
所述钛元素的含量优选相当于共聚酯总量的10~300ppm,所述锡元素的含量优选相当于共聚酯总量的100~500ppm。
该共聚酯中优选含有相对于该共聚酯总量50~600ppm的锂元素。
该共聚酯的熔点优选200~230℃,特性粘度优选0.80~1.40dl/g。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阳离子染料可染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先由丁二醇和对苯二甲酸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小分子聚合物,再将小分子聚合物进行缩聚反应得到共聚酯。在酯化反应中或缩聚反应前加入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或间苯二甲酸二甲酯-5-磺酸钠,其添加量相对于二元酸总量为1.0~6.0mol%;在酯化反应中或缩聚反应前添加占共聚酯总量0.5~5.0wt%的数均分子量为500~6000g/mol的聚乙二醇;在酯化反应前添加可溶性催化剂钛化合物和锡化合物,在缩聚反应前添加可溶性催化剂钛化合物,相对于共聚酯总量,钛化合物的添加量为0.01~0.20wt%,锡化合物的添加量为0.01~0.10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42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