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卧式铲刀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4679.1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7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赵夫超;王晓林;杨筝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夫超 |
主分类号: | E01C23/088 | 分类号: | E01C23/0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6003 安徽省安庆市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铲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面交通标识符号的清除装备,具体涉及到一种卧式铲刀。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标识包括车道的隔离线、人行横道的斑马线以及机动车减速让行、直行和转弯等指引符号,是引导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的重要保障。随着路面的拓宽改造和局部维修,路政管理人员需要重新设置标识符号,新设定的标识符号与以前的标识符号经常并不完全一致或重合。如不将以前的标识符号清除干净,这将导致路面标识混乱不清,给车辆通行造成很多的不便,甚至还会引起车辆因走错车道违章被抓拍或刮擦等安全事故,同时也不利于保持道路的整洁。
目前,清除路面已有的标识的方法是,工人手持打磨机,一点点将其磨掉,或者在原标识线上喷上灰色的油漆将其覆盖,这些方法虽可以暂时清理或屏蔽掉已存在的标识线,但存在操作过程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喷漆覆盖又会使路面平整度变差,常规路面与喷漆的位置存在明显色差,影响路面的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卧式铲除路面附着物的铲刀。它可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已有的路面标识影响新设置标识符号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刀体、铲齿群和扫毛,所述的刀体呈圆柱形,其圆柱面上对称分布若干铲齿群,所述的相邻铲齿群之间设有扫毛;所述的刀体的一端分别设有安装孔,另一端设有轴承固定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每一铲齿群包括若干排铲齿 ,所有的铲齿均逆时针方向倾斜相同角度。
所述的的铲齿21倾斜35°~45°。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提高维修工人的操作效率,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且不会影响路面的整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卧式铲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是:1、刀体,11、安装孔,12、轴承固定端,2、铲齿群,21、铲齿,3、扫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卧式铲刀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和图2可见,本发明它包括刀体1、铲齿群2和扫毛3,所述的刀体1呈圆柱形,其圆柱面上对称分布若干铲齿群2,所述的相邻铲齿群2之间设有扫毛3;所述的刀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安装孔11和轴承固定端12。
所述的每一铲齿群2包括若干排铲齿21,所有的铲齿21均逆时针方向倾斜相同角度。
本发明的安装与使用方法是,先将安装孔11与电动机的主轴相连,另一端的轴承固定端12通过轴承固定在设备的底座上;开启电动机,铲齿21可对路面上的遗留物进行铲除,铲下的碎屑再由扫毛扫开。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铲齿群2之间设有扫毛3,扫毛3不仅可扫除碎屑和粉尘,还可改善铲齿21的工作条件,保证路面铲除干净。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铲齿21的锋利程度,又不降低本身的强度,所述的铲齿21倾斜35°~45°。
本发明制造工艺性好,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夫超,未经赵夫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4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