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绿色无公害的胭脂鱼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4848.1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5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曾凡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凡华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A23K50/80;A23K10/35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蓄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44 | 代理人: | 孙巍 |
地址: | 421200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蛋白质 胡萝卜素 无公害 糖类 马铃薯蛋白质 大规模养殖 矿物质盐类 马铃薯块茎 抗坏血酸 饲料系数 饲料营养 养殖饲料 原料营养 禾谷类 适口性 富含 马铃薯 维生素 吸收 成活率 淀粉 搭配 鸡蛋 面粉 协同 消化 饲料 生长 配合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色无公害的胭脂鱼养殖方法,利用该养殖方法配合相应养殖饲料获得的胭脂鱼成活率在89%以上;马铃薯营养成分齐全且容易被吸收;马铃薯块茎中富含淀粉,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等,特别是含有禾谷类面粉中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马铃薯蛋白质的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蛋白质;养殖工艺协同饲料中使用多种原料合理搭配,使各种原料营养成分互补,饲料营养丰富全面,适口性好,饲料系数低,本发明可适用于大规模养殖胭脂鱼,保证胭脂鱼的生长速度的同时养殖出的胭脂鱼质量高,显著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无公害的胭脂鱼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胭脂鱼,又名黄排、血排、粉排、火烧鳊、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火排、中国帆鳍吸鱼等,属于鲤形目吸口鲤科(或称亚口鱼科),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胭脂鱼摄食频繁,属杂食动物,无论食物状态如何均可进食,其食物包括丰年虾、红蚯蚓和蔬菜。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除投喂水蚯蚓、陆蚯蚓外,也可投喂下杂鱼、动物内脏和人工配合饲料如鳗鱼料等。一般当年鱼可长到0.5~1公斤,3龄鱼可达3~4公斤。胭脂鱼是卵生动物,但在水族箱环境中还没有过成功的繁育。雄鱼在接近雌鱼时头部和鳍上会出现结节。胭脂鱼喜好在水体中部和底部活动,其体型奇特,尤其幼鱼体形别致,游动文静,而且会随情绪变化改变体色。成年胭脂鱼体长最长能达到1米,由于其生长缓慢,在封闭的环境中可以活到25岁。
目前野生状态个体的数量正逐年趋于下降。葛洲坝截流后,长江中下游亲鱼不能上溯至上游的沱江、岷江等大支流中产卵,宜昌江段的某些产卵场的环境也遭到破坏。虽然坝下江段仍发现有繁殖群体,但因捕捞过度,目前自然存在的野生群体数量下降趋势仍在继续。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无公害的胭脂鱼养殖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绿色无公害的胭脂鱼养殖方法,选择规格为面积1200~1500m2,水深为1.6~1.8m的池塘,保证水质清澈,含氧量高,塘堤牢固,保水性能及保肥性能好,池塘底部为壤土,水源充沛,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塘向阳,光照好,保证能充分培养水中浮游微生物;于池塘底部安装供氧机械设备;将池塘中水以抽水设备抽干,清除池塘底部过多的淤泥及杂草和污物;修整池塘基底后,自然光下暴晒数日,并平铺一层石灰,以达到彻底消毒的目的;5~7天后,向池塘中注入地下水,该地下水需要经过化学方法检测水中有害金属离子并以相应的化学方法除去,其中,水中盐度保持在25~27之间;于池塘底部种植水草,并投入枯木;3~5周后,向池塘中投入鱼种,投放密度为每亩投放600~700尾,若水源条件客观,有微流水,投放密度可增至900-1100尾;投入饲料,其中,高蛋白马铃薯全粉35-40份、米糠25~35份,花生壳20~30份,土霉素1.5-3.5份;所述的高蛋白马铃薯全粉制备方法为取马铃薯清洗去皮,之后切成小块放入打浆机中,并加入总重量10-15倍的水,打浆8-12min得马铃薯浆液;将马铃薯浆液中加入碳酸氢盐以及纤维素酶加热到100℃搅拌10-13min,冷却后接入活性酵母菌,在常温下发酵30-40天得发酵液,将发酵液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干燥得高蛋白马铃薯全粉备用;日投饲量按体重质量百分比为5%~8%,在实际养殖中,每日投饲量还应根据天气、水温、溶氧及池鱼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保证饲养鱼吃匀、吃好、吃饱即可;池塘换水时,正常情况下,每周换一次,换池塘水总体积的的1/3;半月换一次,换池塘水总体积的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凡华,未经曾凡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48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蜡自动刮除装置
- 下一篇:海洋生态修复用放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