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放型腔挤压成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6830.5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3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黄树海;林军;赵祖德;陈强;胡传凯;康凤;夏祥生;舒大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李玉州 |
地址: | 40003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放型腔 凹模 挤压成形模具 挤压 向下运动 打料缸 活塞缸 支撑圈 减小 上模 活塞杆向上运动 弹簧回弹力 薄壁产品 成形缺陷 成形载荷 承载能力 冲孔凹模 冲孔模具 浮动结构 复位系统 回程过程 完全接触 下固定板 左右活动 抗弯曲 深盲孔 下模套 压制力 变薄 成形 冲孔 顶杆 拉断 拉裂 坯料 凸模 卸压 支撑 模具 抽出 移动 应用 | ||
1.一种开放型腔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包括挤压冲孔模具和挤压拔伸模具;
其中挤压冲孔模具包括下模座,左右活塞缸安装在下模座(1-8)内,左右活塞缸的活塞杆能够从左右活塞缸上部的下固定板(1-19)的通孔中自由进出,下模座底部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下垫块(1-22),顶杆二穿过下模座底面,并位于下垫块(1-22)的孔内部,与顶杆一(1-20)的下表面不接触;顶杆一(1-20)的上表面穿出下固定板(1-19),在下固定板(1-19)与下垫块之间设置有围绕顶杆一的支撑筒(1-24);在下固定板(1-19)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活动支撑块(1-6)和凹模支撑圈(1-18),在下模座的壁上设置有供活动支撑块(1-6)进出的通孔,移动与复位系统可以将活动支撑块从下模座内水平移入或者移出;凹模支撑圈(1-18)的上方中央设置有凹模二(1-5),下模套(1-17)安装在凹模支撑圈(1-18)上方圆周位置;凹模一(1-4)与凹模预应力套(1-3)采用过盈配合,并安装在凹模二(1-5)上方;凹模一(1-4)的有效内腔直径比凹模二(1-5)大;下模定位圈(1-15)通过螺栓固定在凹模预应力套(1-3)上方;通过压缩弹簧将限位板(1-16)与下模座和下模套(1-17)压紧;
上打料杆(1-11)穿过上座板(1-9)与位于上模套(1-13)内可以上下运动的浮动凸模套(1-2)的上表面接触,下部带有冲头(1-14)的凸模(1-1)一端被凸模固定套(1-12)固定,另一端穿过浮动凸模套(1-2),冲头(1-14)与坯料接触后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迫使坯料一部分沿冲头(1-14)的工作面向上流动,同时迫使坯料的另一部分流向顶杆一(1-20)的上表面、凹模二和凹模一形成的空腔区域;
在凹模预应力套(1-3)和凹模一(1-4)之间具有循环冷却水系统;
所述挤压冲孔模具中还设置有对凹模二进行水平位移测量的位移传感系统;
挤压拔伸模具包括下模座,在下模座的下部设置有活塞缸,活塞杆上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下垫板和凹模一,在下垫板和凹模一之间卡有凹模二,凸模的上端通过上垫板与上模板相连,下模座的边壁上还设置有通孔,当活塞缸的活塞杆将下垫板和凹模二、凹模一整体顶起后,通过移动与复位系统可以在下垫板的下方塞入垫块;下模座的下部中心位置还设置有容纳坯料的容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型腔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冲孔模具中的凹模二为浮动结构,所述挤压拔伸模具中的凹模二为浮动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型腔挤压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传感系统,对称设置在挤压冲孔模具的凹模二的周围,实时采集挤压冲孔模具的凹模二的水平位移数据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68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