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塑料水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7758.8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6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殷世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安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61/06;C08L23/34;C08L33/00;C08L23/06;C08L51/00;C08K13/04;C08K7/14;C08K3/26;C08K3/22;C08K3/34;C08K5/526;C08K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道正企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30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水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复合稳定剂2-4份、ACR树脂1.5-2.3份、硬脂酸0.4-0.6份、PE蜡1.2-1.6份、钛白粉1-3份、PVC-SG5树脂45-55份、纳米活性碳酸钙50-70份、酚醛树脂20-4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0-30份、石英玻璃纤维2-5份、玻璃棉4-8份、氧化镁10-12份、硅微粉3-5份、阻燃剂0.6-0.8份、抗氧剂0.2-0.4份、相容剂0.4-0.6份、增塑剂0.1-0.5份和固化剂0.3-0.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复合稳定剂3份、ACR树脂1.9份、硬脂酸0.5份、PE蜡1.4份、钛白粉2份、PVC-SG5树脂50份、纳米活性碳酸钙60份、酚醛树脂3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5份、石英玻璃纤维3.5份、玻璃棉6份、氧化镁11份、硅微粉4份、阻燃剂0.7份、抗氧剂0.3份、相容剂0.5份、增塑剂0.3份和固化剂0.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为有机磷类阻燃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对苯二胺、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和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相容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二氨基二苯甲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水管材料还包括重量份数为高岭土9-15份。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塑料水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塑料水管材料原料的重量份数称取原料;
(2)将全部原料置入高低温混合机的料缸内,先进行高温混合,当混合料在热缸内的温度达到120℃-130℃度时,将高温混合料取出放入进入冷缸中,当混合料在冷缸内温度降到40℃-50℃时,将混合后的料排出,制成混合料待用;
(3)将步骤(2)中排出的混合料置入造粒机内,造粒机的主机转速为30r/min,造粒机料筒一区的温度为170℃-180℃,料筒二区的温度为180℃-190℃,料筒三区的温度为185℃-195℃,料筒四区的温度为175℃-185℃,造粒模具的温度为190℃-200℃,制成粒径为1.5mm的颗粒料;
(4)取步骤(3)制备的颗粒料,当粒料温度降到45℃-50℃时送入双螺杆挤出机内,挤出螺杆转速26r/min,加料螺杆转速为55r/min,挤出一区温度为185℃,挤出二区温度175℃,挤出三区温度165℃,螺杆的扭距为45kgm,在螺杆的转动下料筒内的料压为25MPa,料温为170℃-175℃,螺杆与磨具接连处的温度为160℃-165℃,模具一区的温度为180℃-185℃,模具二区的温度为175℃-180℃,模具三区的温度为190℃-200℃,挤出管材坯料;
(5)管材坯料被挤出模具时立即定径和冷却,将挤出的管材坯料置入真空定型冷却箱中,采用内压外定径的方法,管坯内通压缩空气,并采用真空法定径,其真空度为0.060-0.070MPa,压缩空气的定径压力为0.03-0.05MPa,使坯料定型,制成成型的塑料水管材料;
(6)牵引时将成型的塑料水管材料放于牵引履带内,但履带不夹紧管材,调节牵引速率应比挤出速度快1%-10%,牵引后将成型的塑料水管材料进行切割,检验合格入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安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安力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77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