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8351.7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0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淦克园;林志文;侯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91/06;C08L71/02;C08L63/00;C08K13/02;C08K5/09;C08K3/22;C08K3/06;C08K5/40;C08K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元乙丙橡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该三元乙丙橡胶包含:三元乙丙橡胶;补强炭黑;微晶蜡;抗氧剂;碳自由基捕获剂;环氧树脂。加入微晶蜡、抗氧剂、碳自由基捕获剂和环氧树脂可以更好的减弱补强炭黑表面基团对三元乙丙橡胶性能的负面影响,进而避免填充大量中低补强炭黑,提高含胶率,改善三元乙丙橡胶的使用性能;特别是上述配方同样适用于粒径较小的高补强炭黑,微晶蜡、抗氧剂、碳自由基捕获剂和环氧树脂可以有效减少高补强炭黑表面基团对三元乙丙橡胶的负面影响,使得三元乙丙橡胶不易泛彩,可以在保证三元乙丙橡胶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同时,维持较低的炭黑用量,提高含胶率,拉伸撕裂强度好及弹性佳,且原料来源广泛,用量少,成本低,无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三元乙丙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乙丙橡胶配方中加入生胶、中低补强炭黑、惰性填料(优选硅粉)、油、硫磺、促进剂和硬脂酸,其中,中低补强炭黑由于炭黑粒子的粒径较大,比表面积小,表面氧化基团少,减少了泛彩现象的发生;惰性填料则能与炭黑表面的羟基、羰基和羧基等基团进行反应,降低了基团与空气中氧接触产生散射泛彩的风险。
但此种改善三元乙丙橡胶泛彩的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①配方中炭黑的选用范围较小,为减少炭黑粒子表面官能团的存在而局限于选择粒径大的炭黑品种。②为吸收大量炭黑表面官能团而加入的惰性填料与炭黑用量成正比,炭黑粒径越大,对橡胶的补强效果越差,达到同等硬度需要增加炭黑的用量,则惰性填料用量也要增加,这样会造成配方总份数的增加,含胶率下降,拉伸撕裂强度和橡胶弹性也有所下降。
因此,关于三元乙丙橡胶的研究有待深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无污染、不易泛彩、强度好或弹性佳等优点的三元乙丙橡胶。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元乙丙橡胶。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三元乙丙橡胶包含:三元乙丙橡胶;补强炭黑;微晶蜡;抗氧剂;碳自由基捕获剂;环氧树脂。发明人发现,加入微晶蜡、抗氧剂、碳自由基捕获剂和环氧树脂可以更好的减弱补强炭黑表面基团对三元乙丙橡胶性能的负面影响,进而避免填充大量中低补强炭黑,提高含胶率,改善三元乙丙橡胶的使用性能;特别是上述配方同样适用于粒径较小的高补强炭黑,微晶蜡、抗氧剂、碳自由基捕获剂和环氧树脂可以有效减少高补强炭黑表面基团对三元乙丙橡胶的负面影响,使得三元乙丙橡胶不易泛彩,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只能采用中低补强炭黑,通过采用粒径小的高补强炭黑,可以在保证三元乙丙橡胶力学性能满足要求的同时,维持较低的炭黑用量,提高含胶率,拉伸撕裂强度好及弹性佳,且原料来源广泛,用量少,成本低。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前面所述的三元乙丙橡胶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将三元乙丙橡胶、补强炭黑、微晶蜡、抗氧剂、碳自由基捕获剂、环氧树脂进行混炼,得到混炼胶;将混炼胶在开炼机上薄通,打5-8个三角包,然后出片,得到所述三元乙丙橡胶。由此,制备工艺简单成熟,易于工业化生产,而且,此方法制备的三元乙丙橡胶含胶率高、无污染、不易泛彩、拉伸撕裂强度好及弹性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的,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83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