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段编码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8558.4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2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皇甫幼睿;李榕;乔云飞;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宋扬;刘芳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段 编码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段编码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待编码信息比特的数目K、系统可承载的编码后比特序列的比特数目M和内码个数L,编码后比特序列为对待编码信息比特进行编码后得到的比特序列,每一个内码的长度为M/L,L个内码由M/L个外码进行相互关联,根据K、M和L确定每一个外码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和位置,对每一个外码进行码长为L的编码,得到M/L个外码对应的编码后比特序列,根据M/L个外码对应的编码后比特序列对每一个内码进行码长为M/L的极化编码,得到L个内码对应的编码后比特序列,根据L个内码对应的编码后比特序列得到编码后比特序列。由于内码由外码进行相互关联,性能不会因为码的拆分而损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段编码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简称:5G)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目前在3GPP和其他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5G移动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如超低时延超高可靠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有着更高的需求,如高可靠度和低时延。通信系统通常采用信道编码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证通信的质量,Polar(极化)码是第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法。Polar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GN,其编码过程为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码长);且这里BN是一个N×N的转置矩阵,例如比特逆序转置矩阵;定义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x1N是编码后的比特(也叫码字),与生成矩阵GN相乘后就得到编码后的比特,相乘的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在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信息比特的索引的集合记作中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冻结比特,其索引的集合用的补集表示。冻结比特通常被设为0,只需要收发端预先约定,冻结比特序列可以被任意设置。Polar码的构造过程即集合的选取过程,决定了Polar码的性能。
Polar码基于串行抵消(Successive Cancellation,SC)译码算法,即从第1个比特开始顺序译码。串行抵消列表(SC List,SCL)译码算法是对SC译码算法的改进,在每个比特保留多个候选译码结果,完成全部比特的译码后根据一定准则对列表中所有译码结果进行选择,得到最终译码结果。所述准则可以是根据各列表的路径惩罚值进行排序,选择路径惩罚值最小的列表;也可以是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通过的列表作为最终输出。相比较Turbo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Polar码更加符合URLLC的高可靠度的要求,但是,Polar码的译码操作是串行的,时延相对较高,为符合低时延的需求,通常需要限制Polar码的最大码长。
为降低译码时延,相关技术中,将一段较长的待编码序列拆分为多个短的待编码序列,然后对每个短的待编码序列分别进行独立的Polar编码,使每个短的待编码序列编码后的码长都小于给定的符合时延要求的最大码长。上述方法虽然可以降低译码时延,但是,码长与编码增益成正比,由于码长变短导致编码增益减小,从而导致性能变差,如误包率变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分段编码方法及装置,可使得译码时延符合系统要求的同时,性能不会因为码的拆分而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85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