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入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48951.3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2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伍致荣;高笙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2 | 分类号: | G06F3/042;G06F3/023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入方法及装置,其装置包含一发光模块、一光接收模块、一光识别模块及一微控制器。方法步骤包含:发光模块投射可见光至一投射面,以光接收模块接收用户操作形成的反射光,透过光识别模块的辨识,确认反射光为有效输入或无效输入,将所有输入结果组合成一编码后,再从编码对照表中找出对应符号,并予以输出。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解决智能型装置受限于操作接口尺寸,造成输入不便的问题,且操作直观,无须复杂光源定位的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入方法及装置,特别是一种藉由投射可见光与接收可见光的反射光,并将其转成编码的输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大部分消费性电子产品,尤其是可携式电子输入装置的发展有精简化和缩减体积的趋势,太大的输入装置不便携带,但碍于人体工学与视觉限制,过小的输入装置也会降低使用者的舒适程度,因此如何在携带方便与操作体验之间取得双赢,是目前亟欲解决的问题。
以市面上常见的智能手机为例,一般于液晶屏幕中显示键盘,使用时须触摸触控屏幕键盘相对应的按键位置,按键越多则其键盘所占的屏幕面积越大,相对限缩了屏幕中其他内容的显示面积,以输入装置面积大小相对于其输入内容来看,此输入方法并非最高利用率的方法。
在前案CN102591464B中,提出了一种激光虚拟键盘做为输入装置,其从电子产品显示屏幕上设置的投射模块投射虚拟键盘到一平面上,当用户在所述虚拟键盘上敲击按键投影位置时,会有两个不同位置的电激光器发射光束到使用者手指,反射激光被光传感器接受后透过三角定位法,回推敲击的按键,藉以输入相对应的讯息。此案解决了以往实体键盘的体积限制,但也延伸出两个新的问题,其一是所述输入装置必须事先安装在一稳定接口上,其二为所述输入装置仍需一符合人体工学的适当大小平面,在讲求效率与灵活度的科技发展趋势中,此装置仍有可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输入装置,可以简易而精确的发出与接收可见光,以供使用者不受平面限制输入信息。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输入装置包含一发光模块、一光接收模块、一光识别模块及一微控制器。发光模块用以投射可见光;光接收模块用以接收可见光的反射光;光识别模块耦接于光接收模块,其中包含一光强度侦测单元,用以侦测反射光强度,当反射光强度大于等于一预定门坎时,则将反射光视作一有效输入,反之则视为一无效输入;微控制器耦接于发光单元以及光接收模块,并储存有一编码对照表,适于将反射光的有效输入与无效输入组合成一编码,再从编码对照表中找出与所述编码对应的一符号,并予以输出。
于本发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其中发光模块得依照一预定时序投射至少一种可见光。
于本发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光识别模块进一步包含一光颜色识别单元,耦接光接收模块,用以侦测反射光的颜色是否与投射的有色可见光颜色相同,若颜色相同,再进一步侦测有色可见光的强度是否大于等于预定门坎,反之则视为一无效输入。
于本发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装置中发光模块包含至少一组发光单元,每一发光单元包含一发光器与一透镜,所述发光器用以发出有色可见光,透镜使可见光投射至一投射面上,且使有色可见光的投射位置互不干涉。
于本发明装置的一实施例中,预定时序进一步包含每隔50毫秒发出一次可见光。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输入方法,适于搭配一输入装置使用,所述输入装置包含发光模块、光接收模块、光识别模块以及微控制器,其中输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发光模块投射可见光至一投射面;此时一使用者干涉所述投射面,以产生可见光的反射光;光接收模块接收反射光;光识别模块侦测反射光的强度,当反射光的强度大于等于一预定门坎时,则将所述反射光视作一有效输入,反之则视为一无效输入;以及微控制器将反射光的有效输入与无效输入组合成一编码,再从储存于微控制器的编码对照表中找出与所述编码对应的一符号,并予以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8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