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捕蜡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真空烧结炉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49625.4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2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涂伟伦;姚鑫;陈信宏;赵育德;林云;汪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佰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3/10 | 分类号: | B22F3/10;B22F3/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215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蜡装置 真空烧结炉 外管 技术方案要点 保护设备 冷凝 抽气泵 对设备 冷却管 烧结炉 抽离 炉内 去除 蒸汽 应用 抽出 凝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捕蜡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真空烧结炉,解决了抽气泵抽离烧结炉中的蜡蒸汽后对设备损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通过外管和置于外管内的冷却管以及积留片而形成捕蜡装置,将蜡进行冷凝凝结,从而将炉内抽出的气体中的蜡成分进行去除,达到了保护设备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末冶金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捕蜡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的真空烧结炉。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形状复杂,性能要求高的机械零部件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由于机加工和其它加工工艺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材料的限制,生产困难,无法进行批量的生产,且加工的效率低,加工成本昂贵。根本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形状复杂,高性能机械产品的需求,相比之下粉末冶金成型技术中的金属粉末注射成型技术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金属粉末注射成形是一种从塑料注射成形行业中引伸出来的新型粉末冶金近净成形技术,众所周知,塑料注射成形技术低廉的价格生产各种复杂形状的制品,但塑料制品强度不高,为了改善其性能,可以在塑料中添加金属粉末以得到强度较高、耐磨性好的制品,近年来,这一想法已发展演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固体粒子的含量并且在随后的烧结过程中完全除去粘结剂并使成形坯致密化。这种新的粉末冶金成形方法称为金属注射成形。金属注射成形的基本工艺步骤是:首先是选取符合金属粉末注射成形要求的金属粉末和粘结剂,然后在一定温度下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粉末和粘结剂混合成均匀的喂料,经制粒后在注射成形,获得的成形坯经过脱脂处理后烧结致密化成为最终成品。粘结剂含量的体积分数一般在40%-60%。
在金属注射成型坯件在进行烧结时当温度高于粘结剂的沸点时坯件中的粘结剂会以气态的形式挥发出来。从坯件中会发出来的粘结剂在炉内不仅会对烧结坯件的产品性能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对烧结设备造成破坏。所以必须通过往炉内通气体来带走烧结过程中出现的粘结剂。脱蜡的过程是用工艺气体作为载体将制品中挥发出来的粘结剂带出炉外。在炉气带走成型剂的过程中除了在集蜡箱里面收集的部分外,有很大不一部分会随着载流气体的流动残留在真空系统的泵组,各种阀门,管道和电器元件,感应器等中。久而久之这些未能被集蜡箱收集到的残余部分将会对设备造成腐蚀和堵塞,这不仅会影响设备的性能而且会使得设备的寿命大大减小,最终导致设备的损坏。再者未经处理的气体直接排向大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无论是从对设备的保护还是环保安全角度考虑,尽可能的完全除去载气中的粘结剂是非常重要的,除去在其中的粘结剂不仅对设备的安全是刻不容缓而且对于对烧结坯件的性能参数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以上由于在坯件在烧结过程中粘结剂收集不完全带来的危害,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尽最大可能收集坯件在烧结过程中产生粘结剂的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捕蜡装置,其在于解决抽取蜡废气抽气泵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捕蜡装置,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安装有捕蜡架,所述捕蜡架包括冷却支杆以及安装在支架上的积留片,所述冷却支杆设置呈中空结构,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管以及抽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管上的进气管能够连接烧结炉,而抽气管能够连接抽气泵进行抽气,从而将烧结炉内蒸发出的蜡废气进行抽离,由于蜡废气是高温气体,在抽出后,通过冷却凝结的方式将其进行去除,防止其进入到抽气泵内。冷去支杆采用中空结构能够让其内部进行通入冷却液或者冷却气体,而通过积留片让外管内部的气体尽可能多的与其进行接触进而进行换热,让蜡进行凝固。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积留片设置呈片状体结构,且安装在冷却支杆上,所述积留片外径与外管内壁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片状结构的积留片能够让其接触面积比较大,同样热交换效率比较高,另外,间隙的设置能够让废气通过。
本发明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的积留片边缘设有弯折部,且相邻积留片的弯折部绕冷却支杆的角度为120-18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佰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佰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496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花状纳米银粉体自组装结构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高压涡轮的连续增材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