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0944.7 | 申请日: | 201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82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6 | 分类号: | F28D7/16;F28F9/02;F28F9/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壳 油水 换热器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有很多种,常用的有管壳式、板式、夹套式、喷淋式等,常用的是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shell and tube heat exchanger)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结构较简单,操作可靠,可用各种结构材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制造,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因油的粘性大,流动性没有水好,所以油水换热器多采用管壳式换热器。
目前的管壳式油水换热器以导热油作为导热介质时,导热油温度很高,换热温差很大,金属的热胀冷缩会使管路系统产生形变,形变过大会影响换热器结构,可能对焊接的管路造成破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消除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形变的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及其应用。
一种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包括:
壳体;
收容在所述壳体内的传热管束,所述传热管束的一端固定在管板上,所述传热管束的另一端与螺旋管体连接;
在所述管壳式油水换热器中,水作为管程流体在管内流动;导热油作为壳程流体在管外流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管束均匀地分布在所述螺旋管体螺旋旋转形成的多个同心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螺旋管体打孔以与所述传热管束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多个挡板,以提高壳程流体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热管束在所述管板上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圆筒形。
一种如上所述的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在太阳能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上述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及其应用中,传热管束的一端固定在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螺旋管体上,取消了一端的管板,换成管管连接。进行换热的热流体为导热油,冷流体为水,水作为管程流体在管内流动;导热油作为壳程流体在管外流动。上述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可以消除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换热器内的介质存流量,减少换热器内介质积存,保证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管壳式油水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及附图,对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及其应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管壳式油水换热器100,包括壳体10、传热管束20、管板30、螺旋管体40、管程介质流出口接管50、管程介质流入口接管60、壳程介质流出口接管70、壳程介质流入口接管80。
在一实施方式中,壳体10为圆筒形。壳体10内安装有多个挡板(图未示),挡板用于提高壳程流体速度,使流体按规定路程多次横向通过传热管束20,增强流体湍流程度。
在一实施方式中,传热管束20收容在壳体10内,传热管束20的一端固定在管板30上,传热管束20的另一端与螺旋管体40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在螺纹管体40上打孔,与传热管束20连接。在一实施方式中,传热管束20由多根传热管形成,传热管束20均匀地分布在螺旋管体40经螺旋旋转所形成多个同心圆上。在一实施方式中,传热管束20在管板30上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排列。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传热管束20在管板30上也可以按照其他方式排列。
上述管壳式油水换热器运行时,采用导热油作为进行换热的热流体,导热油从壳程介质流入口接管流入,从壳程介质流出口接管流出,导热油作为壳程流体在换热管束外流动。水作为管程流体在管内流动,从管程介质流入口接管接入、从管程介质流出口接管流出。上述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在太阳能储能系统中的应用。
上述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及其应用中,传热管束的一端固定在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螺旋管体上,取消了一端的管板,换成管管连接。进行换热的热流体为导热油,冷流体为水,水作为管程流体在管内流动;导热油作为壳程流体在管外流动。上述管壳式油水换热器可以消除管道热胀冷缩产生的形变,减少了换热器内的介质存流量,减少换热器内介质积存,保证系统安全平稳运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优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09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