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成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2712.5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65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明;赖建勋;刘耀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地址: | 中国台湾中部科学工业***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成像 系统 | ||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一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四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六透镜,具有屈折力;
一第一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可见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以及
一第二成像面,其为一特定垂直于光轴的红外光像平面并且其中心视场于第一空间频率的离焦调制转换对比转移率有最大值;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屈折力的透镜为六枚,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于所述第一成像面上具有一最大成像高度HOI,所述第二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中至少一枚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分别为f1、f2、f3、f4、f5、f6,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焦距为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入射光瞳直径为HEP,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HOS,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TL,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可视角度的一半为HAF,所述第一成像面与所述第二成像面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FS,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于1/2HEP高度且平行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ETP1、ETP2、ETP3、ETP4、ETP5以及ETP6,前述ETP1至ETP6的总和为SETP,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的厚度分别为TP1、TP2、TP3、TP4、TP5以及TP6,前述TP1至TP6的总和为STP,其满足下列条件:1.4≤f/HEP≤2.8;50.001deg≤HAF≤110deg;0.987≤SETP/STP≤0.999;以及│FS│≦6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的波长介于700nm至1300nm以及所述第一空间频率以SP1表示,其满足下列条件:SP1≦440cycles/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所述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TL,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条件:0.743≤EIN/ETL≤0.91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透镜之间均具有一空气间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大垂直可视角度的一半为VHAF,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公式:VHAF≧10deg。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列条件:3.90824≤HOS/HOI≤10.5678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IN,其满足下列公式:0.399≤SETP/EIN≤0.834。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上于1/2HEP高度的坐标点至所述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EBL,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上与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成像面间平行于光轴的水平距离为BL,其满足下列公式:0.4711≤EBL/BL≤2.3665。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圈,并且所述光圈至所述第一成像面于光轴上具有一距离InS,其满足下列公式:0.34125≤InS/HOS≤0.5979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271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