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3539.0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7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白锋;郭剑;杜艳霞;董亮;曹方圆;刘元庆;谭波;曾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叶万东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管道 直流 干扰 计算方法 装置 | ||
1.一种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有涂层管道的破损获取有涂层管道的第一极化曲线;
将上述第一极化曲线获取过程中获取的所述第一极化曲线分段进行线性拟合,获取各段拟合直线对应的涂层面电阻率和金属工作电位及其拟合极化电位区间;
对所述有涂层管道进行分段,根据上述第一极化曲线拟合过程中获取的相对应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和所述金属工作电位分别对各管段进行赋值以计算所述有涂层管道各处的极化电位;
当计算的所述有涂层管道上至少一处的极化电位位于对其进行赋值后对应的所述拟合极化电位区间外,对所述有涂层管道的极化电位进行迭代计算直至所述有涂层管道各处的所述极化电位的相邻两次计算的差值均在阈值内,确定所述有涂层管道上各处的所述极化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化曲线的拟合过程中,所述第一极化曲线进行线性拟合的计算公式为:
y=a+bx,
其中,a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金属工作电位;b的绝对值|b|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涂层面电阻率;x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电流密度;y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极化电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化电位的初始赋值计算过程中,所述有涂层管道中受直流干扰大的管段所赋值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小于受直流干扰小的管段所赋值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化电位的迭代计算过程中,
对所述有涂层管道进行的第一次赋值时,判断所述极化电位的赋值计算过程中计算的极化电位所属的拟合极化电位区间,并据此确定其相对应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和所述金属工作电位以对所述有涂层管道进行赋值;
对所述有涂层管道进行后续赋值时,判断前一次计算的极化电位所属的拟合极化电位区间,并据此确定其相对应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和所述金属工作电位以对所述有涂层管道进行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化电位的迭代计算过程中,所述阈值为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极化曲线的获取过程中,通过涂层破损率和金属管道的第二极化曲线的乘积获取所述第一极化曲线。
7.一种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有涂层管道的破损获取有涂层管道的第一极化曲线;
拟合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极化曲线分段进行线性拟合,获取各段拟合直线对应的涂层面电阻率和金属工作电位及其拟合极化电位区间;
初始赋值计算模块,用于对有涂层管道进行分段,根据获取的相对应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和所述金属工作电位分别对各管段进行赋值以计算所述有涂层管道各处的极化电位;
迭代计算模块,用于当所述有涂层管道上至少一处的极化电位位于对其进行赋值后对应的所述拟合极化电位区间外,对所述有涂层管道的极化电位进行迭代计算直至所述有涂层管道各处的所述极化电位的相邻两次计算的差值在阈值内,确定所述有涂层管道上各处的所述极化电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拟合模块中,所述第一极化曲线进行线性拟合的计算公式为:
y=a+bx,
其中,a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金属工作电位;b的绝对值|b|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涂层面电阻率;x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电流密度;y为所述有涂层管道的极化电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埋地金属管道受直流干扰的计算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初始赋值计算模块中,所述有涂层管道中受直流干扰大的管段所赋值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小于受直流干扰小的管段所赋值的所述涂层面电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科技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35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