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烘干控制方法、装置、烘干机器、存储介质和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4495.3 | 申请日: | 2017-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7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郑明星;魏晓磊;杨洪永;刘佳;张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58/28 | 分类号: | D06F58/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化率 启动电流 烘干 预设 存储介质 烘干机器 烘干控制 控制机器 处理器 电机启动 准确控制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烘干控制方法、装置、烘干机器、存储介质和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每个电机启动周期的启动电流;根据启动电流依次获取相邻两个周期的启动电流的变化率;判断启动电流的变化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变化率;如果判断出启动电流的变化率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变化率,则控制机器停止烘干工作;如果判断出启动电流的变化率大于预设变化率,则控制机器继续烘干工作。本发明解决了无法准确控制烘干工作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烘干控制方法、装置、烘干机器、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背景技术
现有烘干机器的烘干判断方法主要分为2大类,温度检测判断和湿度检测判断两种方式。
例如,通常采用的一种判断烘干机烘干物干燥的方法,包括:1)检测环境温度Ts;2)检测烘干机出风口温度Tc;3)计算出步骤2)所测得的温度与步骤1)所测得的温度差值Ts-Tc;4)将步骤3)所述差值与预定值T0比较;当所述差值大于该预定值时,则进入下一步骤;5)判断衣物已干燥。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温度检测判断,实现对衣物的烘干即停。
还有的烘干机器将湿度传感器放在滚筒出风口,通过检测从滚筒中经过衣物的空气湿度来判断衣物的干燥程度,由于湿度传感器一般都比较贵,造成成本很高,而且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在上述方案中采用的温度传感器与湿度传感器,均存在使用精度差,易损耗的情况,这就使得采用上述装置和方式的烘干机器,容易造成烘干结束判断不及时,造成衣物烘干不充分或衣物烘的过干损坏衣物。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烘干控制方法、装置、烘干机器、存储介质和处理器,以至少解决无法准确控制烘干工作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干控制方法,包括:检测每个电机启动周期的启动电流;根据所述启动电流依次获取相邻两个周期的启动电流的变化率;判断所述启动电流的变化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变化率;如果判断出所述启动电流的变化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预设变化率,则控制机器停止烘干工作;如果判断出所述启动电流的变化率大于所述预设变化率,则控制所述机器继续烘干工作。
可选地,检测每个电机启动周期的启动电流包括:检测所述每个电机启动周期内所述电机的正转启动电流和反转启动电流,其中,所述每个电机启动周期包括正转和反转;将所述正转启动电流和所述反转启动电流的平均值作为所述电机启动周期的启动电流。
可选地,根据所述启动电流依次获取相邻两个周期的启动电流的变化率包括:获取每个周期的时长;获取第n个周期的第一启动电流和第n+1个周期的第二启动电流,其中,n=1,2,3……;将所述第一启动电流与所述第二启动电流的差值与所述时长的商作为所述启动电流的变化率。
可选地,在判断所述启动电流的变化率是否小于或者等于预设变化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烘干状态指令,其中,所述烘干状态指令用于指示待烘干物品的最终烘干状态;根据所述烘干状态指令获取所述预设变化率,其中,所述预设变化率与所述最终烘干状态相匹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烘干机器,包括:滚筒;交流风机;加热管;上风道,设置有所述交流风机和所述加热管,用于向所述滚筒输送干燥高温的空气,其中,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交流风机的出风口;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滚筒旋转,以使所述干燥高温的空气经过所述滚筒时带走所述滚筒内的湿气;后风道,连接有进水口,在所述后风道中利用所述进水口流入的冷凝水对经所述滚筒排出的空气进行冷凝,并将冷凝后的空气传输至所述上风道。
可选地,所述烘干机器还包括:排水管,与所述滚筒的外桶相连接,用于排出所述冷凝水和冷凝所述空气生成的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44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