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水槽均流低阻力散流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4627.2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0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喜平;田善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喜平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4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京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5 | 代理人: | 沈美英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水 槽均流低 阻力 散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蓄水槽均流低阻力散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比较流行的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以水为介质、利用水的显热储存冷量、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以低温冷冻水形式于蓄水槽内储存冷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段使用所储存的低温冷冻水作为冷源的新颖空调系统。在蓄冷技术中,蓄水槽的结构形式是防止所蓄冷水与回流温水的混合、确保蓄冷效率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蓄水槽以自然分层式为主流,它是基于水在不同温度时的密度不同、在4℃左右时密度最大、随着水温的升高密度逐渐减小的物理特性设置,将温度低的水自然地储存于蓄水槽下部、形成下部冷水区,温度高的水自然地储存于蓄水槽上部、形成上部温水区,在上部温水区与下部冷水区之间自然地形成一个冷水与温水之间的温度过渡层,又称斜温层。显然,斜温层是自动地生成和客观必然的存在,具有防止冷水与温水的混合的作用,其厚度和均匀状况与蓄水槽的蓄冷效率密切相关。所以,能否在工作过程中自动建立一个明确而稳定、厚度较小的斜温层,是能否确保蓄冷系统在高蓄冷效率下保持正常而稳定工作的关键。而这其中的主要关键还在于顶部散流器和底部散流器的设计和蓄水槽的设计。其中所述的散流器具有均布进入罐中水流、减少扰动和建立稳定斜温层的作用,因而是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部件。
图1所示是现有自然分层式水蓄冷系统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主体包含有制冷主机1、内设有底部散流器21和顶部散流器22及工作时自动生成的斜温层23的蓄水槽2、蓄冷泵3、放冷泵4、空调末端5、管道6和包括有电动阀F1、F2、F3和F4的电控调节阀组成。底部散流器21和顶部散流器22通过各自的总水管与管道6相连通,蓄冷时,蓄冷泵3、电动阀F3和电动阀F4打开,供冷泵4、电动阀F1和电动阀F2关闭,放冷时,蓄冷泵3、电动阀F3和电动阀F4关闭,供冷泵4、电动阀F1和电动阀F2打开。其中所述的底部散流器21和顶部散流器22结构相同,以底部散流器21为例,其结构如图2所示,主体由总水管211、与总水管211管路相连的分流支管212、与分流支管212分别管路相连且上面设置有若干流水孔2121的若干分布细管2122构成。工作时,无论是在蓄冷还是放冷状态下,理论上均要求支管212两端的水流量相同,支管212流向每个分布细管2122的水流量相同,分布细管2122上的每个流水孔2121上的水流也应相同,这样才能达到均布进槽水流、减少扰动和建立稳定且较薄斜温层的理想效果。但是由于散流器是基于水静压变成动压驱使水流改向流动的工作方式,其内部水流都依靠总水管的静压驱使、逐级改向流动,不仅水流阻力大、水速不均,且能耗也大,因而导致各支管内的各处水压存在差异、各分布细管上的水压也存在差异,而且即使在同一分布细管上各流水孔处的水压也存有差异,因而无法实现每个流水孔的水流一致,从而导致流水不均,降低了散流器在槽内均布水流的作用,使在底部散流器和顶部散流器之间形成的斜温层增厚和厚薄不均,由此严重影响了稳定且厚度较小理想斜温层的建立和蓄水槽蓄冷效率的提高。所以,现有的自然分层式水蓄冷蓄水槽散流器总体上存在结构欠合理,工作时水流阻力大且能耗也大、布水不均,无法满足建立稳定且厚度较小理想斜温层和实现蓄水槽较高蓄冷效率的实际使用要求,从经济性和实用性角度考虑均欠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现有自然分层式水蓄冷蓄水槽散流器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相对比较科学合理、水流阻力小、能耗低,且出水均匀、能满足理想斜温层的建立和达到较高蓄冷效率使用要求的蓄水槽均流低阻力散流器。
本发明的蓄水槽均流低阻力散流器是这样实现的,散流器主体由总水管、与总水管管路相连的分流支管、与分流支管分别管路相连且上面设置有若干流水孔的若干分布细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总水管和分流支管的交接处设置有T型隔流三通,在分流支管和各分布细管的交接处设置有低阻力均流水管三通,在所述的分布细管上与流水孔设置位相对应的管段上分别设置有微型低阻力均流三通,其中:
所述的T型隔流三通具有将来自总水管的水量一分为二隔水分流、并将分流水平滑无阻力地改向流入两侧分流支管的功能,主体由垂直臂、设置在垂直臂顶端的左右直通臂、和固设在垂直臂和左右直通臂交接处腔内的流线型隔板构成;
所述的流线型隔板主体呈由宽度与垂直臂直径相符和的平直条状主板和双向自然弯折状顶端板构成的一体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喜平,未经吴喜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4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临时建筑房屋室内温度冷却装置
- 下一篇:制冷装置、集成冷站以及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