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覆盖毯及其铺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5269.7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855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彦浩;张昊晗;张志斌;孙翠珍;夏四清;朱广伟;史会剑;李海翔;曹国勋;崔万里;王宇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B01J20/24;B01J20/30;E02B3/1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王书刚 |
地址: | 250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修复 重金属 污染 覆盖 及其 铺设 方法 | ||
1.一种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覆盖毯,其特征是:由下至上依次为底层、下层、上层和表层,底层为非织造土工布,下层为填料层,上层为覆盖层,表层为编织土工布;所述覆盖毯的总厚度为0.5cm-1.5cm,其中填料层的厚度为0.5cm-1cm,覆盖层的厚度为0.1cm-0.5cm;所述非织造土工布和所述编织土工布中的最大空隙小于0.2mm;
所述填料层为选择性重金属固化填料,选择石灰石分别与硅藻土、海泡石、膨润土或沸石组配,石灰石与硅藻土、海泡石、膨润土或沸石的质量比为1-3:1;
所述石灰石粒径为0.5mm-3mm,硅藻土粒径为0.5mm-1mm,沸石粒径为1mm-3mm,海泡石粒径为1mm-3mm,膨润土粒径为0.5mm-2mm;
所述覆盖层为腐植酸改性的天然钠基膨润土;所述腐植酸改性的天然钠基膨润土按以下方法制备:
(1)按腐植酸与NaOH溶液质量比1:3-5的比例,将腐植酸溶于浓度0.1mol/L的NaOH溶液中,充分搅拌后过滤,滤除不溶杂质,配成腐植酸溶液;
(2)调整腐植酸溶液pH值为1.0-3.0,在50℃-60℃加热1小时-3小时;
(3)将加热过程中沉淀的腐植酸离心分离,完成一次腐殖酸的纯化过程;
(4)重复上述步骤(1)、步骤(2)、步骤(3),直到得到纯度95%以上的纯化腐植酸;
(5)将纯化腐植酸在40℃-50℃条件下干燥8-12小时;
(6)将天然钠基膨润土原矿经晾晒及破碎后过50-150目筛制成天然钠基膨润土粉料;
(7)将纯化后的腐植酸溶于浓度0.1mol/L的NaOH溶液中,纯化后的腐植酸与NaOH溶液的质量比为1:5-10,配成纯化腐植酸溶液,在纯化腐植酸溶液中加入天然钠基膨润土粉料,天然钠基膨润土粉料与纯化腐植酸溶液的质量比为1:3-5,配成混合液;将混合液的pH值调整到5.0-6.0,然后将混合液振荡12-18小时;
(8)将振荡后的混合物于60-70℃烘干,过50-100目筛,获得的颗粒即为腐植酸改性的天然钠基膨润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覆盖毯,其特征是:所述组配如下:
(1)对于Pb污染底泥,填料层为石灰石与硅藻土组配的填料;
(2)对于Cd污染底泥,填料层为石灰石与沸石组配的填料;
(3)对于Cu污染底泥,填料层为石灰石与海泡石组配的填料;
(4)对于Zn污染底泥,填料层为石灰石与膨润土组配的填料。
3.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覆盖毯的铺设方法,其特征是:
将覆盖毯直接铺设于污染底泥上,相邻覆盖毯单元之间通过压茬连接,在覆盖毯上加设厚度为20cm-50cm细砂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位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覆盖毯的铺设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细砂层上设有卵石层,卵石层的厚度为5cm-1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52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价态含砷污泥的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碳源回用的污泥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