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岩土体边坡抗侵蚀与生态修复防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7295.3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77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阳;何青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06;A01B79/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岩土 体边坡抗 侵蚀 生态 修复 防护 方法 | ||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岩土体边坡抗侵蚀与生态修复防护方法,通过桩柱、挡土隔板、植物种子携带层以及渗水管网在加固岩土体边坡的同时使得固土保水植被稳定的生长于边坡上,克服了雨水对边坡的冲刷侵蚀;通过喷灌和渗水灌溉能够同时对植被进行供水,所采用的桩柱、挡土隔板、植物种子携带层以及渗水管网均能够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进行大量生产,降低了边坡改造绿植设备成本,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类边坡地带的绿植需求。本发明方法能够改善边坡较差的固土、蓄水能力,且能够对生长于其上的植被起到稳定的固定作用,提高了植被稳定生长、存活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边坡生态修复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土体边坡抗侵蚀与生态修复防护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岩土体边坡,其既包含土壤成分又含有一些岩砂颗粒,形成了砂性土颗粒土体,由于岩土颗粒间松散无粘结力,在降雨冲刷的作用下边坡表面土层非常容易流失,因而其上的植被也难以稳定生长、存活。同时由于边坡的蓄水能力差,生长在其上的植物很难得到足够的水分以供生长需要,单纯的通过喷灌、浇灌等方式难以使水分充足的供应给边坡植物根部。此外,现有技术中,在边坡上如何大面积标准化的均匀种植植被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岩土体边坡抗侵蚀与生态修复防护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土体边坡抗侵蚀与生态修复防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沿岩土体边坡铲除5-15公分厚的边坡面,再对新露出的岩土体边坡面进行刨松并沿边坡面耙平,在此过程中去除不利于植物的根部向下生长的粒径尺寸大于3公分的岩土颗粒;
2)在新露出的岩土体边坡面上楔入若干个按矩阵排列的桩柱,同时在已刨松的新露出的岩土体边坡面内埋设灌溉用渗水管网;
3)制作包含灌木植物以及草本植物种子在内的植物种子携带层,并在所述植物种子携带层上开设若干个与步骤2)中的若干个按矩阵排列的桩柱一一对应的套接孔;
4)将制作好的植物种子携带层的各个套接孔穿入对应的桩柱,并将植物种子携带层覆盖于岩土体边坡面上进行压实;
5)在各横向以及各纵向排布的桩柱之间固定挡土隔板,同时使挡土隔板紧压所述植物种子携带层;
6)将步骤1)中所铲除的5-15公分厚的边坡面进行捣碎得到覆盖植物种子携带层所需的土壤,同时去除混杂在其中的不利于植物向上生长的粒径尺寸大于2公分的岩土颗粒;
7)将步骤6)中得到的覆盖植物种子携带层所需的土壤填充于所述挡土隔板之间,使之均匀的覆盖于所述植物种子携带层之上,形成最终的岩土体边坡面;
8)对步骤7)中所形成的最终的岩土体边坡面进行喷水灌溉以及通过该边坡面内所埋设的渗水管网进行边坡内部渗水灌溉,当喷水灌溉量和渗水灌溉量达到种植要求后结束喷水灌溉和渗水灌溉;
9)在岩土体边坡面内的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的发芽、生长期内,根据种植需求对岩土体边坡面继续进行养护及灌溉工作,直至生长出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
步骤1)中在对新露出的岩土体边坡面进行刨松并耙平时,同时施入底肥。
步骤1)中沿岩土体边坡具体铲除10公分厚的边坡面,再对新露出的岩土体边坡面进行刨松、耙平。
步骤2)中所述的桩柱下端设为有利于楔入岩土体边坡面内的锥形结构,所述桩柱垂直于岩土体边坡面楔入。
步骤2)中所述的渗水管网为网状管路结构,网状管路结构包括一进水口,网状管路结构的每条管路上均密布有若干出水孔,且在每条管路上均包裹有土工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72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