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带并行滤波混合载波传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7335.4 | 申请日: | 201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77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梅林;崔世鸿;王震铎;王晓鲁;沙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27/34 | 分类号: | H04L27/3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行 滤波 混合 载波 传输 方法 | ||
一种多带并行滤波混合载波传输方法,属于多载波传输领域。解决现有的通用滤波多载波系统在接收端进行逆滤波器的过程中,会放大每个子带边缘处的子载波上的噪声,增大了误码率及现有的通用滤波多载波系统存在峰均功率比过高的问题。发射端将被传输的基带数据划分成K个子带,至少有一条通路上的子带数据进行预编码,然后转换到时域;接收端将下变频后的基带数据从时域变换到频域,恢复出发射端每个子带上的数据,恢复出的发射端每个子带上的数据还需进行逆预编码;所述预编码,用于将子带数据以单载波形式传输,还用于将子带数据由时域转化到频域;逆预编码,用于将每个子带上的数据中的符号判决位置从频域变换到时域。主要用于多带并行传滤波传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载波传输领域。
背景技术
OFDM技术因其高的频谱效率和强的抗多径衰落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由于其存在较高的旁瓣功率,因而对传输的同步要求很严格。为了抑制带外功率,降低系统对同步的要求,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技术。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滤波OFDM(Filtered-OFDM)、广义频分复用(GFDM)和通用滤波多载波(UFMC)等。
在这些技术中,通用滤波多载波技术因有效抑制带外频谱泄漏、灵活性更高、复杂度较低同时保持载波间的正交性,而受到很多学者关注。然而,通用滤波多载波系统在接收端进行逆滤波器的过程中,会放大每个子带边缘处的子载波上的噪声,增大了误码率。同时,通用滤波多载波技术存在峰均功率比(PAPR)过高的问题。过高的PAPR会使得设备性能降低或者提高设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通用滤波多载波系统在接收端进行逆滤波器的过程中,会放大每个子带边缘处的子载波上的噪声,增大了误码率及现有的通用滤波多载波系统存在峰均功率比(PAPR)过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带并行滤波混合载波传输方法。
一种多带并行滤波混合载波传输方法,发射端将被传输的基带数据划分成K个子带,将每个子带上的数据由频域转化到时域后,进行叠加求和,得到多载波数据,并将该多载波数据进行上变频处理后,作为发射端的发射信号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下变频处理,获得下变频后的基带数据,再将下变频后的基带数据从时域变换到频域,恢复出发射端每个子带上的数据;
在发射端,分成K个子带之后,至少有一条通路上的子带数据还需要进行预编码,然后再转换到时域;
所述预编码,用于将子带数据以单载波形式传输,还用于将子带数据由时域转化到频域;
在接收端,恢复出的发射端每个子带上的数据还需进行逆预编码;
逆预编码,用于将每个子带上的数据中的符号判决位置从频域变换到时域;
所述逆预编码与所述预编码对应。
所述预编码采用DFT变换实现,逆预编码采用IDFT实现。
所述上变频处理为将低频信号转化为高频信号,下变频处理为将高频信号转化为低频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将每个子带上的数据由频域转化到时域的具体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一:将每个子带上的数据进行子载波映射处理,使每个子带的频域数据连续映射到其所在子带内的连续子载波上;
步骤一二:对每个子带连续子载波上的频域数据进行N′点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使每个子带得到N′点时域数据,
步骤一三:对每个子带得到的N′点时域数据进行并/串转换,使每个子带得到连续数据流;
步骤一四:使每个子带上的连续数据流经过带通滤波器,进行时域滤波处理,得到滤波后的时域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73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