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空心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8142.0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35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发明(设计)人: | 徐焱;徐有邻;王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焱 |
主分类号: | E04B5/00 | 分类号: | E04B5/00;E04B5/38;E04C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空心 叠合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空心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该叠合板包括预制件(1)与叠合层(2),预制件底板(3)厚度≥35mm且≤60mm,底板中预应力钢丝(4)位于横向钢筋(5)上部,从底板都伸出≥50mm,预制件宽度≥1500mm,在每条预制件的上部布置轻质材料填充件(6),相邻填充件之间混凝土实心肋(7)高度≥50mm,相邻预制件之间的横向钢筋在拼缝区(8)中互相搭接,绑扎叠合板的上部钢筋(10),浇筑叠合层混凝土,形成叠合板。本发明的叠合板自重轻、纵横两个方向刚度大、适用跨度大、便于运输与安装。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对建筑技术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尤其是一种预应力空心叠合板及其制作方法,属于一般建筑物构造领域。
(二)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有着工厂化生产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综合成本低的特点,该种结构形式目前正获得国家大力推广。
对于跨度在5m以下的装配式楼盖,普通的叠合板就可以解决;但是在跨度5m以上,尤其是跨度超过7m的楼盖,若采用普通的实心楼盖则结构的自重大、抗震性能差,且综合经济指标较低。对于楼盖结构而言,无论现浇还是叠合结构,解决大跨度问题的主要技术手段主要有两个:预应力化或空心化。
在2004年前,传统的叠合楼盖最大跨度不超过6m,后来,徐有邻、王晓峰等提出“预应力双向叠合楼盖”(CN2642887Y),其主要技术方案有:1、楼盖底部预制,上部现浇,在楼盖的一个方向采用多块预应力预制底板并列拼接;2、预制底板横向拼接采用整体式拼缝,侧边厚度适当减小,板侧伸出的钢筋在拼缝处搭接并弯折后伸入对边现浇混凝土层中锚固,并在拼缝钢筋弯折处设置2根钢筋以加强锚固;3、采用中高强螺旋肋钢丝或三股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配筋;4、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可摆放轻质非承重材料以增强楼板的保温、隔声等使用性能。CN2642887Y技术的提出,其工程实施跨度可以达到9-10m,大大促进了叠合板技术的发展。
但是CN2642887Y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CN2642887Y使用直径相对较大的“高强螺旋肋钢丝或三股钢绞线”使得预制底板厚度通常都≥60mm,导致预制底板自重较大,施工困难且楼板的最大使用跨度也受到限制;2、当预制底板厚度≤80mm时,其自身的刚度较小,吊装施工难度较大;3、因预制底板自重较大,受建筑机械起吊重量的限制,当楼板跨度≥9m时,每块预制底板的宽度一般都≤1.2m,同一块板需要很多块预制底板拼接而成,拼缝多一是拼缝区钢筋消耗多,二是施工工作量大。在CN2642887Y中,也曾提出楼板中“摆放轻质非承重材料”,但其仅限于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摆放,对于减轻预制底板的自重没有实际意义。
2004年,高连玉提出“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CN2706530),它的结构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1)的截面为一个或若干个连接在一起的倒“T”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1)的截面也可以是一个或若干个连接在一起的“凹”字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1)的凹槽(2)内设有填充物或挡板(3),填充物或挡板(3)的上方为浇注混凝土叠合层(4),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板的肋(5)的上部设有伸出肋(5)的锚拉筋(6)。CN2706530主要缺陷是:不同预制构件之间连接性能差,仅适用于单向板,垂直于预制构件长度方向的刚度小,施工吊装困难。
2012年后,吴顺红等先后提出“蜂窝孔式肋架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CN102995805A)和“一种箱式预应力混凝土轻型叠合板”(CN203603332U),其分别有着以下缺陷:1、预制件空心率小、自重大;2、相邻预制件之间连接性能差,仅适用于单向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焱,未经徐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81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