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部分现浇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8152.4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6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聪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84;E04B2/74;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22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剪力墙 隔墙 墙体 现浇剪力墙 钢筋 预制 施工 一字型剪力墙 剪力墙钢筋 两侧边缘处 工作效率 上下端面 外侧边缘 外露钢筋 外伸钢筋 现场绑扎 线性分布 组合安装 基础面 浇筑孔 接缝 空腔 成型 吊装 划线 浇筑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部分现浇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包含隔墙和剪力墙,所述剪力墙设在隔墙两侧边缘处,剪力墙和隔墙共同预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隔墙内设有若干呈线性分布的空腔,隔墙内设有隔墙钢筋,隔墙钢筋与剪力墙钢筋连接成一体;所述剪力墙内设有贯穿墙体上下端面的浇筑孔,墙体上下端面处设有外伸钢筋,剪力墙外侧边缘处设有外露钢筋。安装时,首先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划线定位,再吊装剪力墙,剪力墙底部以及剪力墙之间的钢筋采用现场绑扎固定,最后浇筑成型。采用本发明,剪力墙与隔墙共同预制且剪力墙可根据需求组合安装成一字型剪力墙、L型剪力墙和T型剪力墙,具有适用性广、减少墙体接缝、简化施工方法和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部分现浇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或抗震墙、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隔墙为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墙。在装配式建筑中,隔墙和剪力墙先在工厂预制成型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具有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的优点。
现有技术中隔墙和剪力墙往往分开预制再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待安装的构件数量多,不仅需要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增加墙体接缝,降低墙体整体性能,具有墙体整体性差、施工繁琐和工作效率低等缺点。
在剪力墙安装施工中,剪力墙钢筋间连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质量,决定工程建设的成败。目前,剪力墙间竖向钢筋主要靠灌浆套筒连接,其安装连接简单,但连接质量难以保证,影响建筑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部分现浇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可以实现剪力墙与隔墙共同预制,减少墙体安装接缝和吊装次数,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墙体整体性能,简化施工方法,剪力墙上下端面设有外伸钢筋,可以实现墙体竖向钢筋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现有钢筋连接方式连接,连接安全可靠,保证建筑质量。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部分现浇剪力墙,包含隔墙和剪力墙,所述剪力墙设在隔墙两侧边缘处,剪力墙和隔墙共同预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所述隔墙内设有若干呈线性分布的空腔,空腔贯穿墙体上下端面,隔墙内设有隔墙钢筋,隔墙钢筋为两层钢筋网结构,隔墙钢筋与剪力墙钢筋连接成一体;
所述剪力墙内设有贯穿墙体上下端面的浇筑孔,墙体上下端面处设有外伸钢筋,外伸钢筋为墙体竖向钢筋向外延伸且其延伸长度相互错开,剪力墙下部外伸钢筋长度不超过隔墙底部端面,剪力墙外侧边缘处设有外露钢筋,外露钢筋为墙体横向钢筋向外延伸且两两弯曲相连形成封闭结构。
所述剪力墙钢筋为两层钢筋网结构,钢筋网上设有呈梅花型排布或矩型排布的拉结筋,拉结筋钩住两层钢筋网的竖向分布筋和水平分布筋且避开墙体浇筑孔结构。
所述隔墙可根据建筑需求开有窗洞或门洞。
本发明部分现浇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它的操作步骤如下:
1)套入墙体箍筋:首先在基础面或楼面上划线定位,然后在基础面或楼面上的预留钢筋处套入封闭的墙体箍筋;
2)吊装剪力墙:先在要安装隔墙的基础面或楼面上坐砂浆,再将剪力墙吊装到位,剪力墙之间留有一定安装接缝,调整剪力墙的水平度和垂直度,安装墙体斜支撑件;
3)绑扎固定剪力墙钢筋:待剪力墙全部吊装完毕后,将剪力墙墙体底部外伸钢筋与预留钢筋连接固定,接着将墙体箍筋向上移动与竖向钢筋连接固定形成空间钢筋网结构,然后在剪力墙间接缝处绑扎现浇剪力墙钢筋并与剪力墙间外露钢筋连接固定成一体;
4)浇筑成型:在剪力墙墙体底部待浇筑部位和剪力墙间现浇区域安装墙体组合模具,最后在剪力墙上方通过浇筑孔和剪力墙间接缝将混凝土浇满整面墙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聪,未经李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81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