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及其制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59064.6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0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炯良;胡学奎;梁勇;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炯良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B01D53/053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72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变压 吸附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吸大气总管P1、放空总管P3、鼓风机AC、真空泵VP、产品缓冲罐VS1和用于保持产品气进出一维流动的产品气过渡罐VS2A、产品气过渡罐VS2B、产品气过渡罐VS2C,用于保持均压气进出一维流动的集束管均压罐VS3;所述的吸大气总管P1的出口端并联有自吸切换阀V1A、自吸切换阀V1B和自吸切换阀V1C,自吸切换阀V1A、自吸切换阀V1B和自吸切换阀V1C的另一端分别与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的底部连接;所述鼓风机AC的出口端连接有进气总管P2,进气总管P2另一端并联有进气切换阀V2A、进气切换阀V2B和进气切换阀V2C,进气切换阀V2A、进气切换阀V2B和进气切换阀V2C的另一端分别与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的底部连接;所述的放空总管P3的入口端并联有放空切换阀V3A、放空切换阀V3B和放空切换阀V3C,放空切换阀V3A、放空切换阀V3B和放空切换阀V3C的另一端分别与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的底部连接;所述的真空泵VP的入口端连接有真空总管P4,真空总管P4另一端并联有真空切换阀V4A、真空切换阀V4B和真空切换阀V4C,真空切换阀V4A、真空切换阀V4B和真空切换阀V4C的另一端分别与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的底部连接;所述的产品缓冲罐VS1的入口端连接有产品气总阀V8,产品气总阀V8的另一端连接有产品气总管P5,产品气总管P5的另一端并联有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A、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B、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C,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A、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B、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C的另一端分别与产品气过渡罐VS2A、产品气过渡罐VS2B、产品气过渡罐VS2C的出口相连,产品气过渡罐VS2A、产品气过渡罐VS2B、产品气过渡罐VS2C的进口分别连接有产品气切换阀V5A、产品气切换阀V5B和产品气切换阀V5C,产品气切换阀V5A、产品气切换阀V5B和产品气切换阀V5C的另一端分别与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的顶部连接;所述的集束管均压罐VS3的顶部连接有均入切换阀V10,均入切换阀V10的另一端连接有均压气总管P6,均压气总管P6的另一端并联有均压切换阀V6A、均压切换阀V6B和均压切换阀V6C,均压切换阀V6A、均压切换阀V6B和均压切换阀V6C的另一端分别与吸附塔A、吸附塔B和吸附塔C的顶部连接;所述的集束管均压罐VS3的顶部还连接有均出切换阀V11,均出切换阀V11的另一端与均压气总管P6连接,所述的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底部分别连接有用于吸附塔余压状态底部放空的放空切换阀V3A、V3B、V3C,所述的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底部分别连接有用于吸附塔负压状态底部自吸空气的自吸切换阀V1A、V1B、V1C,所述的吸附塔A、吸附塔B、吸附塔C内装填的吸氮气(N2)分子筛为高效Li-X型锂基分子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产品气过渡罐包括罐体A、设置于罐体A内的气流分布器A、气流分布器B和竖向分布的集束管A,气流分布器A设置于产品气过渡罐入口和集束管A之间,气流分布器B设置于产品气过渡罐出口和集束管A之间,所述的集束管A内部空间形成有气流通道A;所述的集束管A外壁与罐体A内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B;所述的集束管A中相邻管道外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束管均压罐VS3包括罐体B、设置于罐体B内的进出气流分布器C和竖向分布的集束管B,进出气流分布器C设置于罐体B顶部且位于集束管B进出口端处,所述的集束管B内部空间形成有气流通道D;所述的集束管B外壁与罐体B内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E;所述的集束管B中相邻管道外壁之间形成有气流通道F。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均出切换阀V11为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系统的制氧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鼓风机AC对吸附塔A进原料空气,吸附塔A出产品气:开启进气切换阀V2A、产品气切换阀V5A、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A和产品气总阀V8,关闭自吸切换阀V1A、放空切换阀V3A、真空切换阀V4A、均压切换阀V6A,均入切换阀V10、均出切换阀V11,鼓风机AC将原料空气升压后,经进气切换阀V2A输送至吸附塔A,原料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及氮气逐次分别被吸附塔A内装填的活性氧化铝、沸石和锂基分子筛吸附,富氧气体作为产品气从吸附塔A塔顶流出并依次经产品气切换阀V5A、产品气过渡罐VS2A、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A、产品气总阀V8流至产品缓冲罐VS1中;
S2、吸附塔A与集束管均压罐VS3均压:在吸附塔A内装填的吸附剂达到吸附饱和时,关闭进气切换阀V2A,鼓风机AC切换至吸附塔B进气,关闭产品气切换阀V5A和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A,吸附塔A停止生产产品气,开启均压切换阀V6A和均入切换阀V10,吸附塔A内的吸附末端高压气作为均压气依次经均压切换阀V6A、均入切换阀V10均入集束管均压罐VS3内,实现顺向均出降低吸附塔A压力,并将吸附塔A的吸附末端高压气暂存于集束管均压罐VS3内;
S3、吸附塔A底部放空:在步骤S2结束后,吸附塔A压力仍然高于环境大气压力,关闭均压切换阀V6A和均入切换阀V10,开启放空切换阀V3A,吸附塔A底部空气经放空切换阀V3A从吸附塔A底部排空;
S4、吸附塔A抽真空:在步骤S3结束后,吸附塔A压力接近环境大气压力,关闭放空切换阀V3A,开启真空切换阀V4A,真空泵VP对吸附塔A抽真空,吸附塔A压力逐渐达到吸附剂真空再生压力,吸附剂吸附的水、二氧化碳及氮气解吸,吸附剂获得再生;
S5、吸附塔A均入回收:在步骤S4结束前2~4s时,开启均出切换阀V11、均压切换阀V6A,集束管均压罐VS3内暂存的均压气在其压力作用下依次经均出切换阀V11、均压切换阀V6A回流进入吸附塔A,回收吸附塔B的S2步骤中暂存于集束管均压罐VS3内的吸附末端高压气,并用该部分气体置换出吸附塔A下部的低氧浓废气,均入回收时吸附塔A仍然进行抽真空;
S6、吸附塔A第一阶段产品气升压:在步骤S5结束后,关闭真空切换阀V4A、均压切换阀V6A和均出切换阀V11,开启产品气切换阀V5A,产品气过渡罐VS2A内的产品气经产品气切换阀V5A回流吸附塔A,对吸附塔A进行第一阶段产品气升压;
S7、吸附塔A第二阶段产品气升压和吸附塔A底部自吸大气:仍然保持产品气切换阀V5A开启状态,此时吸附塔A压力仍然低于环境大气压力,开启自吸切换阀V1A,大气经自吸切换阀V1A自吸进入吸附塔A底部,使吸附塔A压力逐渐升至环境大气压力;
S8、吸附塔A第三阶段产品气升压:在吸附塔A压力达到环境大气压力时,仍然保持产品气切换阀V5A开启状态,关闭自吸切换阀V1A,开启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A,产品缓冲罐VS1内的产品气经产品气过渡切换阀V7A回流产品气过渡罐VS2A,产品气过渡罐VS2A内的产品气经产品气切换阀V5A回流吸附塔A,对吸附塔A继续进行升压,直至达到吸附压力,产品气升压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炯良,未经杨炯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906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