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件夹紧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59678.4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2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振清 |
主分类号: | B23Q3/08 | 分类号: | B23Q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顾伯兴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接圈 传动轴 压紧垫片 可拆卸式连接 端部定位件 工件夹紧 定位座 液压动力装置 套圈 通孔 夹紧效果 结构结构 膨胀套管 三点定位 陶瓷材质 贴合设置 垫片 夹紧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夹紧结构,包括端部定位件、与端部定位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套圈、与连接套圈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压接圈、第二压接圈、与第二压接圈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传动轴、设于传动轴一端的液压动力装置,设于传动轴另一端的压紧垫片;所述传动轴与压紧垫片连接处套设有膨胀套管,所述压紧垫片的材质为陶瓷材质的垫片。本发明的工件夹紧结构结构设计合理,端部定位件和定位座固定在夹紧时使用的操作台上,通过液压动力装置给予传动轴一个向第一压接圈或第二压接圈的压力,从而第一压接圈、第二压接圈和压紧垫片与工件贴合设置,三点定位保证夹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夹紧结构。
背景技术
在管材管件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定长切割,但由于管材一般是由钢板或钢带焊接而成,定长切割时会发生夹紧变形或塑性变形;故在定长切割时其送料装置和夹紧装置尤为重要。
现有工件夹紧结构与其他组件配合度差,夹紧效果差,导致加工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工件夹紧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工件夹紧结构,包括端部定位件、与端部定位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连接套圈、与连接套圈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第一压接圈、第二压接圈、与第二压接圈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的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穿设有传动轴、设于传动轴一端的液压动力装置,设于传动轴另一端的压紧垫片;所述传动轴与压紧垫片连接处套设有膨胀套管,所述膨胀套管与定位座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第一压接圈、第二压接圈和压紧垫片与工件贴合设置;所述端部定位件、连接套圈、第一压接圈、第二压接圈或传动轴的材质为铸铁材质;所述第一压接圈或第二压接圈与工件的贴合处设有陶瓷防磨圈层,所述陶瓷防磨圈层的厚度为1-3cm;所述压紧垫片的材质为陶瓷材质的垫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膨胀套管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膨胀套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定位件上设有连接定位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端部定位件与连接套圈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套圈与第一压接圈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接圈与定位座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内设有陶瓷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压接圈和第二压接圈的截面为梯形,所述第一压接圈和第二压接圈的最大外径相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工件夹紧结构结构设计合理,端部定位件和定位座固定在夹紧时使用的操作台上,通过液压动力装置给予传动轴一个向第一压接圈或第二压接圈的压力,从而第一压接圈、第二压接圈和压紧垫片与工件贴合设置,三点定位保证夹紧效果。
通过端部定位件、连接套圈、第一压接圈、第二压接圈或传动轴的材质为铸铁材质,提高整体装置的强度,能够延长使用寿命且增加夹持力。由于第一压接圈或第二压接圈与工件的贴合处设有陶瓷防磨圈层,陶瓷防磨圈层的厚度为1-3cm;压紧垫片的材质为陶瓷材质的垫片,能够使得部件不易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由于膨胀套管的材质为橡胶材质膨胀套管,保证膨胀效果,进一步保证夹持效果。由于端部定位件上设有连接定位盘,能够使得端部定位件更好的在操作台上定位。由于述端部定位件与连接套圈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连接套圈与第一压接圈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压接圈与定位座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能够稳定连接及组合的配合稳定。由于通孔内设有陶瓷垫圈,能够防磨损。由于第一压接圈和第二压接圈的截面为梯形,第一压接圈和第二压接圈的最大外径相等,保证受理平衡,稳定整体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件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振清,未经陈振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596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