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疸、溶血、脂血的血清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0380.5 | 申请日: | 2017-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8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丁友玲;李红玲;陈晓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疸 溶血 血清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疸、溶血、脂血的血清处理方法,取血清100μL加入120μL 0.2moL/L高氯酸+80μL 0.1moL/L冰醋酸,混匀后在37℃水浴10min,接着加入200μL 0.25moL/LNaOH及500μL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接着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测定内毒素含量。本发明处理液法成分含高氯酸,冰醋酸,氢氧化钠,检测程序上添加磷酸盐缓冲液,增强稳定性,用于黄疸、溶血、脂血样本,有效克服胆红素、血红蛋白或甘油三脂的干扰,提高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疸、溶血、脂血的血清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药品的热原的品种已达600多种。同时鲎试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全国每年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的患者人数众多,大部分患者在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后,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脂多糖(细菌内毒素),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能从体液或血液中检出内毒素水平可为诊断革兰氏阴性菌提供有效依据。
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已经应用于大部分临床上多年,由于许多疾病会引起黄疸、溶血、脂血。黄疸会引起血清中胆红素升高;溶血会引起血清中血红蛋白升高;脂血会引起血清中甘油三酯升高。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使血清分别显黄色、红色、浊度。该性状的血清影响结果观察,在利用仪器检测时,使检测OD值偏高,可能产生假阳性。这胆红素、甘油三酯、血红素三种物质也会会干扰鲎试验正常反应。目前医院使用试剂盒大多采用加热稀释法对样品处理,但该法使黄疸、脂血、溶血样本得不到有效处理,不适用于处理这三项特殊血清样本;另外,加热稀释法也很难完全除去血清中干扰物质(人血清中存在许多蛋白酶、凝血因子、球蛋白等),也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致使检测结果呈假阴性或假阳性;其次,由于内毒素化学结构为含有3个截然不同的区域:O特异侧链、核心多糖、类脂A,核心多糖和类脂之间有KDO键相连,类脂A是以脂化的葡萄糖胺二糖通过焦磷酸酯组成的糖脂化,加热稀释法处理血清样本,由于加热可能破坏内毒素的化学结构,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可能出现假阴性现象。鉴于此,为了消除这三种胆红素、血红蛋白、甘油三酯的影响,我们反复研究几种血清处理方法。我们最终发现了处理该三种黄疸、溶血、脂血血清处理方法,即是高氯酸-冰醋酸法处理血清能消除这三种物质(胆红素、三油甘脂、血红素)的干扰。而我们高氯酸-冰醋酸血清处理液,反复试验,研制出具有独特配方,成分含高氯酸,冰醋酸,NaOH,KCl,这些成分用于黄疸、溶血、脂血样本前处理,有效克服含有胆红素、血红蛋白或甘油三脂的呈黄色、红色、浊度的血清性状的干扰,得到理想的回收率;同时又能去除血清中存在许多蛋白酶、凝血因子、球蛋白,最大程度降低这些蛋白酶干扰鲎试剂试验,大力提高抗干扰能力;此外,高氯酸-冰醋酸血清处理液制备程序上添加磷酸盐缓冲液,使产品均一性及稳定性,最大限度保护了内毒素结构,使更为准确检测出内毒素浓度。
经前处理的血清样本再经以下反应原理进行反应,检测出人体血液的内毒素含量。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终点显色基质法)检测细菌内毒素(LPS)的原理是:细菌内毒素激活主试剂中的C因子,被激活的C因子又激活了B因子,具有活性的B因子随之将凝固酶原激活为凝固酶。凝固酶则水解显色基质(Boc-Leu-Gly-Arg-pNA),使之游离出pNA(黄色),其经重氮偶合后形成红色的偶氮色素,在545nm的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即可以测定细菌内毒素含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黄疸、溶血、脂血的血清处理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黄疸、溶血、脂血的血清处理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包含以下成分:(1)0.2moL/L高氯酸,0.1moL/L冰醋酸,(2)0.25moL/L NaOH,(3)0.2moL/L 磷酸盐缓冲液。
所述的0.2moL/L 磷酸盐缓冲液即0.2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0.2mol/L氢氧化钠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州新北生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03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