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4032.5 | 申请日: | 201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07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星;王蕾;田倩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7/00 | 分类号: | F28D7/00;F28F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壳式换热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在能源、动力、化工、石油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绕管式换热器是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较高的管壳式换热器,主要包括管箱、管板、壳体、芯筒和绕管等主要零部件,芯筒固定在两端管板的中心位置,作为缠绕管束的支撑,多层绕管缠绕在芯筒外侧。
现有的绕管式换热器有单股流和多股流两大类,但无论哪一类,绕管式换热器中都是采用同一管径的换热管,绕管在芯筒外紧密缠绕,不论是轴向间距还是横向间距都非常小,从而造成壳程流体的流动阻力较大,壳程流体的扰流效果及对流换热效果降低。因此,绕管式换热器中绕管的结构及布置均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管箱、管板、芯筒、绕管、定位条、壳程进出口管、管程进出口管、分程隔板和耳式支座,其特征在于:对于芯筒外每一层绕管,都由两种管径的绕管交替缠绕而成,同层绕管之间的轴向间距用定位条定位,相邻内外层绕管的螺旋角相同而缠绕方向相反,所有绕管的两端按照管径大小分成两个管束,其每一端的两个管束分别布置在同一块管板的两个区域,且在管板上及管箱内设置分程隔板而将两个区域分开,其每一端的两个管束也可分别布置在两块小管板上,两块小管板分别设置管箱和进出口管,管箱穿过封头并对称固定在封头的45°角位置,两种管束布置方式均构成管程双股流。
所述绕管不仅限于采用两种管径,亦可采用多种管径的绕管,芯筒外每一层绕管都由多种管径的绕管依次缠绕而成,每一种管径的绕管管束作为一个管程,每个管束分别布置在同一块管板的多个区域,且在管板上及管箱内对应设置分程隔板而将各个区域分开,从而构成管程多股流。
所述绕管采用多种管径时,每一种管径的绕管管束可采用独立的小管板,每个小管板分别设置管箱和进出口管,管箱穿过封头并对称固定在封头的45°角位置,从而构成管程多股流。
每种绕管的管径大小根据实际运行工况下每个管程流体的工艺条件而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多种管径的绕管采用一块管板上分区布置或多个小管板布置,从而构成管程流体多股流,实现了多种工况的管程流体同时与一种壳程流体换热,可替代多个普通管式换热器,改善了壳程流体的综合换热效果;二是在芯筒外每一层绕管都采用多种管径的绕管依次缠绕方式,增大了内外层绕管之间的径向间隙和同层绕管之间的轴向间隙,可显著减小壳程流体流动阻力,增强壳程流体的湍流度和对流换热效果;三是采用四管板结构,与双管板结构相比,可大大减少管板材料消耗,减轻管板重量及换热器总重量,节约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双管板的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
附图1标记:1-分程隔板;2-管箱;3-小径绕管管程出口管;4-壳程进口管;5-壳体;6-管板;7-小径绕管管程进口管;8-大径绕管管程进口管;9-壳程出口管;10-小径绕管;11-大径绕管;12-耳式支座;13-芯筒;14-大径绕管管程出口管。
图2为四管板的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
附图2标记:1-壳程进口管;2-小径绕管的管程出口管箱;3-封头;4-管板;5-壳体;6-小径绕管;7-小径绕管的管程进口管箱;8-壳程出口管;9-大径绕管的管程进口管箱;10-大径绕管;11-芯筒;12-耳式支座;13-大径绕管的管程出口管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多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的组装过程进一步说明。
以双管板的双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为例,首先,将芯筒与两端的管板焊接固定,然后,每一层绕管都由多种管径的绕管按照设计的螺旋角依次缠绕在芯筒外,接着,所有绕管的两端按照管径大小分成两个管束,其一端的两个管束分别穿入同一块管板的两个区,其另一端的两个管束再分别穿入另一块管板对应的两个区。
对于四管板的双股流异径管绕管式换热器,首先,将芯筒与两端类似管板的圆形框架焊接固定,然后,每一层绕管都由多种管径的绕管按照设计的螺旋角依次缠绕在芯筒外,接着,所有绕管的两端按照管径大小分成两个管束,其一端的两个管束分别穿过圆形框架而穿入两块管板,其另一端的两个管束再分别穿入对应的另外两块管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40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水综合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热交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