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l‑Si‑Fe‑RE‑B合金导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6334.6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9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英;赵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21/02;C22C1/03;C22F1/04;C22F1/043;H01B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 si fe re 合金 导体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l‑Si‑Fe‑RE‑B合金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材料领域。该铝合金包括下述按质量百分比的元素:Si:0.06~0.15wt%;Fe:0.05~0.10wt%;RE:0.10~0.30wt.%;B:0.05~0.15wt%,其中,Fe与Si两种元素的质量比Fe/Si小于1。制备的铝合金在铸态下的杨氏模量大于等于71GPa,抗拉强度大于等于75MPa,在20℃的电导率大于61%IACS,主要用于制造电解槽用母线、整流站与电解槽间的连接母线、建筑母线、变电站母线、电线和电缆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导体材料,尤其涉及一种低成本且具有较高弹性模量和强度的Al-Si-Fe-RE-B合金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冶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铝母线是用铝及其合金制成的截面积较大、能传送较大电流的导电体。铝电解用的阳极母线与软母线及阳极导杆相连,除了传导电流外,主要作用是支撑阳极导杆,要求有一定刚度和强度。构件的刚度取决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构件尺寸,传统阳极铝母线采用工业纯铝,通过增大断面积来保证其刚度,因此被称为大母线,不仅增加了母线的用铝量,而且提高了抬母线操作的难度。近年来,预焙阳极电解槽朝着大型化、高效化、节能化、智能化、环保型方向发展,电流强度已由70年代的100kA发展到了660KA,电解槽的长度不断增加,铝母线的长度也相应增加,为了满足抗弯折的要求,不得不进一步提高母线的截面积。弹性模量取决于原子间结合力,主要受原子序数、键合方式、晶体结构及密排方向、温度及第二相的影响。同一周期的元素,E值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但是,其中过渡族金属的E值特别高,同一族的元素,E值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减小。通常,共价键和离子键结合力强,弹性模量较高,而金属键的结合力较弱,弹性模量较低。合金元素大多降低有限固溶体合金的弹性模量,但若形成高熔点、高弹性模量的第二相质点,则可提高弹性模量,复相合金中,二相系统的总模量介于高模量和低模量之间。随着温度升高,原子间距增大,原子间结合力减弱,弹性模量相应降低。
现有技术中,CN105088035A公开了一种高导电中强度非热处理型铝合金导体材料,包括Mg0.10~0.20wt%、Cu0.20~0.30wt%、Fe0.15~0.30wt%、B0.05~0.10wt%,不可避免杂质硅含量小于0.05%,杂质钛、钒、铬、锰的含量总和小于0.01%,铝为余量,其导电率达到59.2%IACS,抗拉强度大于240MPa,延伸率大于2.0%。CN105821253A公开了一种加铁的轻质高导耐热铝导线,其中B0.04~0.10wt.%,Zr0.10~0.15wt.%,Fe0.10~0.20wt.%,La0.05~0.30wt.%,不可避免钛、钒、铬、锰的含量总和小于0.01wt.%,铝为余量,其在20℃的电导率大于62%IACS,短时耐热温度为230℃,抗拉强度大于等于170MPa。这两篇文献中涉及了铝导线的室温电导率和抗拉强度,但是其为加工态或加工后再时效的性能,且并未涉及有关弹性模量方面指标。
基于此,有待开发出一种铝合金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一定的强度和电导率,满足特定应用场合如电解铝母线对合金性能的要求,同时还可用于建筑母线、变电站母线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Al-Si-Fe-RE-B合金导体材料,相比工业纯铝,不仅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同时兼具较高的电导率和强度,满足特定条件下的使用要求。
本发明一种Al-Si-Fe-RE-B合金导体材料,由下述按质量百分比的元素组成:
Si:0.06~0.15wt%;
Fe:0.05~0.10wt%;
RE:0.10~0.30wt%;
B:0.05~0.15wt%;
其中,Fe与Si两种元素的质量比Fe/Si小于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6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液压压力交换系统的静压支承系统
- 下一篇:基于宽场雷达的手势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