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毛细水自动测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66988.9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47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贾碧;施金良;许弟建;王华斌;张亚军;吴云君;宋乐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F23/02 | 分类号: | G01F2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3 | 代理人: | 郑勇 |
地址: | 40133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细水 自动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原料物性性能检测领域,涉及一种毛细水自动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原料物性性能的检测中,最大毛细水测量通常都是采用人工进行,通过人的肉眼观察水位,水量的消耗也是采用肉眼观察刻度之后再进行计算,这样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不可控的误差,此外,在补水过程中,采取人工滴水的方式进行补水,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毛细水自动测定装置,它能实现最大毛细水的自动测量。
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毛细水自动测定装置,包括蓄水箱、蓄水筒,所述蓄水箱的下端通过呈U型的主水管与蓄水筒的下端连通,所述蓄水筒的上端套接有装料筒,所述装料筒的下端设有砂芯滤片,所述蓄水箱的下端面高于砂芯滤片,所述主水管上连接有呈L型的第一支水管,第一支水管的竖直段上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的标准刻度值所在水平面与砂芯滤片的下端面齐平,所述第一支水管、装料筒以及蓄水筒均由透明材料制成,还包括用于对刻度线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识别摄像机、与所述图像识别摄像机电连接的计算机、与所述计算机电连接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主水管上设有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一电动球阀。
优选地,所述主水管上连接有用于排水的第二支水管,第二支水管上设有第二电动球阀,第二电动球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蓄水箱的下端还设有用于排水的第三支水管,第三支水管上设有第三电动球阀,第三电动球阀与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水管的排水口连接在第二支水管的排水端。
优选地,所述蓄水箱的上端设有用于溢流的第四支水管与第三支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水管的下方置有用于集水的接水杯。
优选地,所述主水管上设有用于节流的手动针型阀。
优选地,所述蓄水筒的下端内腔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水管、装料筒以及蓄水筒均由有机玻璃制成。
优选地,所述主水管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毛细水自动测定装置通过图像识别摄像机对刻度线的图像进行处理,并将信号传给计算机,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控制第一电动球阀的打开和关闭,实现了物料吸水过程中的自动补水,计算机通过图像识别摄像机自动记录补水水位的刻度值,并结合刻度线的标准刻度值和第一支水管管径等数据自动算出补水水量即物料的最大吸水量,实现了最大毛细水的自动测定,同时提高了补水和数据采集的效率,且通过图像识别摄像机识别水位刻度的精度比人眼要高,减小了实验误差,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为蓄水箱,2为蓄水筒,3为主水管,4为装料筒,5为砂芯滤片,6为第一支水管,7为刻度线,8为图像识别摄像机,9为第一电动球阀,10为第二支水管,11为第二电动球阀,12为第三支水管,13为第三电动球阀,14为第四支水管,15为接水杯,16为手动针型阀,17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8为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毛细水自动测定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包括蓄水箱1、蓄水筒2,蓄水箱1的下端通过呈U型的主水管3与蓄水筒2的下端连通,蓄水筒2的上端套接有装料筒4,装料筒4的下端设有砂芯滤片5,蓄水箱1的下端面高于砂芯滤片5,主水管3上连接有呈L型的第一支水管6,第一支水管6的竖直段上设有刻度线7,刻度线7的标准刻度值所在水平面与砂芯滤片5的下端面齐平,第一支水管6、装料筒4以及蓄水筒2均由透明材料制成,还包括用于对刻度线7的图像进行处理的图像识别摄像机8、与图像识别摄像机8电连接的计算机18、与计算机18电连接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主水管上设有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电连接第一电动球阀9。本实施例中,砂芯滤片5通过胶水粘接在装料筒4的下端面。
主水管3上连接有用于排水的第二支水管10,第二支水管10上设有第二电动球阀11,第二电动球阀11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电连接。
蓄水箱1的下端还设有用于排水的第三支水管12,第三支水管12上设有第三电动球阀13,第三电动球阀13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7电连接。
第三支水管12的排水口连接在第二支水管10的排水端。
蓄水箱1的上端设有用于溢流的第四支水管14与第三支水管12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未经重庆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69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