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8267.1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93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毕远新;王伟定;梁君;张亚洲;丰美萍;周珊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33109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尉伟敏;陈勇<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育苗 沉底 增殖 型藻礁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采收方便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它包括配重块;位于配重块上方的浮架,浮架上设有竖直导杆;藻类附着基,藻类附着基的重力大于浮力,藻类附着基上设有与竖直导杆相对应的竖直导向孔,藻类附着基支撑于浮架上,竖直导杆插设在对应的竖直导向孔内;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通过水平轴杆转动设置在浮架上的绕线盘及卷绕在绕线盘上的连接绳,绕线盘位于浮架下方,绕线盘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的轴线相平行的销孔,连接绳的一端与绕线盘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接;以及用于锁定绕线盘的自释放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藻礁架,具体涉及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背景技术
人工藻礁是用于培育、增殖藻类的人工礁体,是人为投放到海洋中,为藻类植物提供生长、繁殖的场所。目前的人工藻礁分为漂浮式和沉底式两类,其中沉底式人工藻礁虽然可以有效避免藻礁上的藻类被风浪破坏,但其往往存在采收不方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采收方便的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包括:配重块;位于配重块上方的浮架,浮架上设有竖直导杆;藻类附着基,藻类附着基的重力大于浮力,藻类附着基上设有与竖直导杆相对应的竖直导向孔,藻类附着基支撑于浮架上,竖直导杆插设在对应的竖直导向孔内;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包括通过水平轴杆转动设置在浮架上的绕线盘及卷绕在绕线盘上的连接绳,绕线盘位于浮架下方,绕线盘上设有与水平轴杆的轴线相平行的销孔,连接绳的一端与绕线盘相连接,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块相连接;以及用于锁定绕线盘的自释放锁定装置。
本方案的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采收方便。
作为优选,自释放锁定装置包括: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触发引信绳、位于浮架下方的竖直缸体、连接竖直缸体与浮架的竖直缸体连接件、可滑动设置在竖直缸体内的上活塞与下活塞、连接上活塞与下活塞的活塞连杆及设置在竖直缸体外侧面上的第一接口,竖直缸体的上端设有上通孔,竖直缸体的下端设有下通孔,触发引信绳的下端与上活塞相连接,触发引信绳的上端穿过上通孔并与藻类附着基的底面相连接;以及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位于浮架下方的水平缸体、连接水平缸体与浮架的水平缸体连接件、设置在水平缸体内侧面上的第一环形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水平缸体内的释放活塞、与释放活塞相连接的活塞杆、设置在连接水平缸体外侧面上的第二接口、与水平缸体同轴的副缸体及滑动设置在副缸体内的副活塞,所述水平缸体的轴线与水平轴杆相平行,水平缸体的内径大于副活塞的内径,副缸体的一端与水平缸体的内腔相连通,副缸体的另一端开口,活塞杆与副缸体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第二接口、第一环形限位块和活塞杆位于释放活塞的同一侧,第二接口与第一环形限位块位于释放活塞的相对两侧,活塞杆的端部穿过水平缸体并位于水平缸体的外侧,活塞杆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等于销孔与水平轴杆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相连接。
作为优选,当下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下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上活塞与下活塞之间;当上活塞抵在竖直缸体的上端面上时:第一接口位于下活塞的下方。
作为优选,竖直导向孔的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橡胶层。
作为优选,藻类附着基包括浮块基座及设置在浮块基座上表面上的混凝土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藻类被风浪破坏,而且具有采收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人工育苗的沉底式增殖型藻礁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2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中轨道自动水培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效小粒野生稻远缘杂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