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鼻窦道内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8471.3 | 申请日: | 201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54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红;王永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清红;王永立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A61F2/9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鼻窦 生物降解 支架 导入 装置 | ||
1.一种鼻窦道内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导入装置包括管道(1)和气囊充气管(4),所述气囊充气管(4)环绕所述管道(1)设置,所述管道(1)的前端由侧面开口的柔韧性材料制成,所述前端与后面的管道连成一体,所述管道(1)中间隔开形成两个管道,末端窦腔注水口(24)和窦腔液抽吸口(25)可连接注射器,分别和所述两个管道相通,用于将鼻窦腔中的脓液吸出和注入冲洗液冲洗;
所述支架导入装置前端设有绵性导入头(2),所述绵性导入头(2)携带麻醉剂和使鼻粘膜血管平滑肌收缩的药物,所述绵性导入头(2)与所述气囊充气管(4)粘合成一体,所述气囊充气管(4)被隔开成内部独立不相通的三个管,而且前端设有三个开口,使前端气囊(5)和前端气囊充气阀(26)相通,中段气囊(6)和中段气囊充气阀(27)相通,后端气囊(7)和后端气囊充气阀(28)相通;
所述前端气囊(5)、中段气囊(6)和后端气囊(7)的外侧设有一生物降解支架(8),所述生物降解支架(8)后端设有一支架挡板(15),所述绵性导入头(2)、所述生物降解支架(8)及所述支架挡板(15)外侧被覆膜(9)包裹,所述覆膜(9)外有绵性涂层(10),所述覆膜(9)外的所述绵性涂层(10)用于携带使鼻粘膜血管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和皮质类固醇药物,所述覆膜(9)连接覆膜牵引绳(16),所述支架导入装置上还设置有用于切开所述覆膜(9)的刀片(17);
所述生物降解支架(8)由合成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成,在鼻窦通道内缓慢吸收,所述生物降解支架中携带缓释药物;所述生物降解支架由前中后三段组成,其中,前端支架的部分U型连接断开(45),以使前端支架在前端气囊(5)充气时有三个及以上花瓣样张开,中段支架的S型连接的两端由可转动的转轴连接,被与所述中段支架连接的中段支架导杆(12)向外向右转动时中段支架可延长,后端支架的部分U型连接断开(45),以使后端支架在后端气囊(7)充气时张开;
由箍在鼻内镜(34)上的中空直管(31)或中空弯管(30)携带所述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进行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道内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绵性导入头(2)的形状为半球形或子弹头形,所述绵性导入头(2)内部有两个以上环形弹片(3),且所述环形弹片(3)与所述绵性导入头(2)和所述气囊充气管(4)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道内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气囊充气阀(26)、中段气囊充气阀(27)和所述后端气囊充气阀(28)中均设有测压气囊(21),所述测压气囊(21)用于测量所述前端气囊(5)、所述中段气囊(6)和所述后端气囊(7)内的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道内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导入装置进入鼻窦腔,在窦腔冲洗后,除去所述刀片(17)外的刀片盖板(18),用覆膜牵引绳(16)将所述覆膜(9)向后撤,所述覆膜(9)回抽中被所述刀片(17)剖开,直至撤去整个覆膜(9),暴露所述生物降解支架(8)和所述中段支架导杆(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道内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直管(31)或中空弯管(30)为两端开口的非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支架导入装置可在所述中空直管(31)或所述中空弯管(30)中移动,鼻内镜箍环(3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鼻内镜箍环(32)另一端开口,可使鼻内镜箍环(32)牢固地卡在鼻内镜(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窦道内生物降解支架导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降解支架(8)的前段第三排S型连接(41)和后段第三排S型连接(42)中不含有由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的缓释药物,避免在S型连接变形时断裂,其余S型连接(43)和U型支架(44)中均有抗炎性增生和抑制结缔组织增生药物负载到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中,起到缓慢释放药物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清红;王永立,未经王清红;王永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47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弹性驱动的动力型仿生膝关节
- 下一篇:一种下肢动脉硬化用血管撑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