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球-刷双层纳米结构基底微阵列芯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68735.5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862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华;刘霞;王振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格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82B3/00;G01N33/533;G01N33/558 |
代理公司: | 上海邦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12 | 代理人: | 余昌昊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层 纳米 结构 基底 阵列 芯片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球-刷双层纳米结构基底微阵列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硅球自组装方法制备硅球基底;
步骤2:对步骤1中获得的硅球基底依次进行氨基化修饰和引发剂修饰;
步骤3:利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经氨基化修饰和引发剂修饰的硅球基底表面修饰聚合物刷;
步骤4:在聚合物刷修饰的硅球基底上固定生物大分子捕获探针,形成微阵列芯片;
在步骤3中,所述聚合物刷为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合物刷;在硅球基底表面修饰聚合物刷的方式为:将引发剂修饰的硅球基底放入含有体积分数为0.5~1.5%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10mg/mL溴化亚铜和8~15mg/mL 2,2′-联吡啶的水/甲醇溶液中,在25~35℃反应7~12h;
在步骤4中,在聚合物刷修饰的硅球基底上固定的生物大分子捕获探针为寡核苷酸,且寡核苷酸为3’-NH2修饰的DNA,形成DNA微阵列芯片;DNA微阵列芯片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配置点样液
点样液组成为含有10μmol/L寡核苷酸、质量分数为0.005%十二烷基硫酸钠、1.5mol/L甜菜碱和0.45mol/L氯化钠且pH=7的45mmol/L二水柠檬酸钠缓冲溶液;
步骤b:点样
用步骤a中的点样液对由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修饰的硅球基底进行点样,点样后在37℃,60%湿度恒温恒湿箱中,反应12h;
步骤c:封闭未反应的环氧基团
点样反应后,选用含有5mg/mL甲氧基聚乙二醇胺,0.15mol/L氯化钠的pH=7.4且浓度为0.05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未反应的环氧基团进行封闭后得到DNA微阵列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球-刷双层纳米结构基底微阵列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硅球基底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2~2.5ml氨水和20~30ml乙醇在室温下搅拌8~16min,加入0.55~0.85ml原硅酸四乙酯在室温下反应2.5~4.5h后,在转速为8500~9500rpm的条件下离心提纯反应产物并分散到正丁醇溶液中,即得到硅球溶液,所述硅球的直径为150~170nm;
步骤b:将得到的硅球溶液逐滴加入水中,硅球在水表面自发形成自组装单层,当干净的玻片放到水表面后,形成的硅球单层自发地转移到玻片表面,然后在450~550℃煅烧0.5~2h,获得稳定的硅球基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球-刷双层纳米结构基底微阵列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氨基化修饰采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所述硅球基底的氨基化修饰为将硅球基底浸泡在含有体积分数为0.5~7.5%(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常温下反应0.5~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球-刷双层纳米结构基底微阵列芯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引发剂采用α-溴异丁酰溴;对所述硅球基底的引发剂修饰方式为将氨基修饰的硅球基底放入含有体积分数为0.5~7.5%α-溴异丁酰溴,0.5~7.5%三乙胺的无水二氯甲烷溶液中,先在-5~5℃下反应20~50min,然后在25℃下反应1~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格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格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6873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实验用无菌无尘防氧化操作箱
- 下一篇:实验室化学试验药品分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