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充电容量筛选容量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0115.5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06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兴勇;刘小虹;李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4 | 分类号: | H01M10/4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5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 充电容量 电池 化成 筛选 高温高压条件 大电流充电 小电流充电 电池活化 电池注液 高温加压 恒压充电 化成分容 容量分选 生产效率 循环性能 充放电 电解液 压力化 成膜 出货 分选 烫边 封装 生产成本 保存 重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充电容量筛选容量的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电池注液后高温静置;(2)电池进行高温加压化成,压力化成的过程中先小电流充电,再大电流充电,并根据需要选择进行恒压充电;(3)电池进行封装、切折烫边后不需要再分容;整个化成过程时间约120min。本发明简化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分选工序,直接用充电容量作为电池出货容量的依据,缩短了化成分容时间,简化了一个分选容量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在化成时对电池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充放电,电池活化重复,界面成膜良好,能提高电解液保存能力,循环性能有明显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充电容量筛选容量的工艺。
背景技术
化成是锂离子电池池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非常重要的工序,其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优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传统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整个化成流程是注液后静置,化成,再封边、切折烫边,然后分选容量,搁置后测试电池电压,再次搁置后测试电压,因此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传统的化成流程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往往严重地影响了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产品的交货周期。
本发明直接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化成阶段进行分选容量,通过化成阶段分选容量,可以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保存能力、硬度和界面稳定性,进而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循环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化成阶段充入的电量来进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容量筛选的方法,实现聚合物锂离子电池封口后免分容,进而提高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循环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用充电容量筛选容量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将注液后搁置后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放入压力化成设备中按照特定的化成工艺进行高温加压化成,化成温度为30~80℃,压力按照单位电池面积压强为0.05~1.0MPa设定,化成充电限制电压为满充电电压,后放电到出货电压3.9V;
(2)化成后,按照化成时充电容量对电池进行容量分选,容量合格的转下一个工序;
(3)将容量合格的电池搁置冷却后,将电池进行真空抽气二次封装,真空度为-80~-100KPa,然后再进行切折烫边定形;
(4)将切折烫边完成的容量合格电池进行电压降测试,不再进行充放电容量分选动作,合格后检查出货。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化成工艺是进行分段不同电流充电化成:第1段用0.05C或0.1C充电5-10分钟,第2段用0.2C充电5-10分钟,第3段用0.7C或1C充电60-80分钟,第4段转恒压充电,第5段放电到出货电压3.9V;总化成时间控制在约120分钟之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化成温度为40~70℃,压力按照单位电池面积压强为0.2~0.8MPa。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电池的充电容量与电池的正常放电容量存在线性相关性。
作为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抽气二次封装的真空度为-90~-100K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采用化成时的充电容量作为电池正常放电容量的判定依据,缩短了化成分容时间,简化了一个分选容量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由于在化成时对电池进行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充放电,电池活化重复,界面成膜良好,能提高电解液保存能力,循环性能有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格林德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01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