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尾激震力衰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0597.4 | 申请日: | 2017-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59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韶;王旭阳;吴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16;F16F9/32;F16F9/3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机构 缓冲缸 上面板 下底板 活塞 衰减装置 弹簧 弹性势能 抵触连接 复杂环境 缓冲弹簧 减震装置 能量转化 上下活动 有机结合 阵列设置 不倒翁 下船体 下面板 制动液 重力势 上端 动能 下端 船舶 响应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船舶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船尾激震力衰减装置;包括上面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面板和下底板之间连接有若干缓冲机构,若干缓冲机构相互间隔地呈阵列设置;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连杆和缓冲缸,缓冲缸内设有可沿其上下活动的活塞,连杆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连杆上端与上面板配合呈抵触连接,缓冲缸底部与下底板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本发明结构合理,将弹簧的弹性、液体的流动性以及不倒翁自恢复性有机结合起来,激震力能量转化为结构的动能,制动液的重力势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降低水流复杂环境下船体结构对激震力的响应,可有效的保护下面板及其身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船尾激震力衰减装置。
背景技术
当船舶在水中航行时,由于水流的复杂性,螺旋桨工作于尾流不均匀的流场中时,以螺旋桨为脉动源诱导周围流场产生脉动压力,导致船舶螺旋桨上方处的船体结构受到周期性脉冲载荷作用,使得此处结构易发生毁伤,严重时可导致船体尾部的严重震动,对船员身心健康以及船体结构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威胁。传统的减震结构难以满足这种周期性的、流向复杂、载荷不一的工况,因此,现有的船体减震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将弹簧的弹性、液体的流动性以及不倒翁自恢复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船尾激震力衰减装置,可通过连杆活塞的运动,腔体间制动液的液面变化以及柔性弹簧的压缩,将激震力能量转化为结构的动能,制动液的重力势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从而降低激震力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可有效的保护下面板及其身后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船尾激震力衰减装置,包括上面板和下底板,所述上面板和下底板之间连接有若干缓冲机构,若干缓冲机构相互间隔地呈阵列设置;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连杆和缓冲缸,缓冲缸内设有可沿其上下活动的活塞,连杆下端与活塞固定连接,连杆上端与上面板配合呈抵触连接,缓冲缸底部与下底板之间设有缓冲弹簧。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缓冲缸内设有隔断板,隔断板将缓冲缸的内腔分割成左右两个独立的腔体,所述隔断板底部设有连通左右两侧的腔体的走液孔,缓冲缸内填充有制动液,缓冲缸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左侧的腔体的通气孔;所述缓冲缸上端设有导向筒,导向筒的下端口与右侧的腔体连通,连杆和活塞可沿导向筒上下活动。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缓冲缸竖直设置,通气孔处于缓冲缸内制动液的液面上方,走液孔处于缓冲缸内制动液的液面下方。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通气孔上设有可隔断制动液的透气生物膜。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缓冲缸的底部呈球面结构设置。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上面板的底面上设有若干与缓冲机构一一对应的弧形凹槽,连杆的上端抵设于弧形凹槽内,且连杆的上端呈球面结构设置。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结构合理,将弹簧的弹性、液体的流动性以及不倒翁自恢复性有机结合起来,激震力能量转化为结构的动能,制动液的重力势以及弹簧的弹性势能,降低水流复杂环境下船体结构对激震力的响应,可有效的保护下面板及其身后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缩略局部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面板;2、下底板;3、缓冲缸;4、连杆;11、弧形凹槽;21、缓冲弹簧;31、隔断板;32、腔体;33、走液孔;34、制动液;35、通气孔;36、导向筒;41、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05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