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识别验证码输入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77908.X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1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网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郝雅娟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识别 验证 输入 用户 身份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验证码输入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装置,属于计算机程序领域。其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验证码输入用户的身份信息;根据验证码输入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验证码输入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当验证码输入用户为合法用户时,确认输入的验证码为有效输入;当验证码输入用户为非法用户时,确认输入的验证码为无效输入。能够至少部分地避免非法用户通过黑客手段盗取从服务器接收验证码的手机上的信息而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在金融、电信等领域,能够至少部分地降低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程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识别验证码输入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验证码是“全自动区分计算机程序输入和人类输入的图灵测试”的缩写,它是一种区分用户是计算机还是人的公共全自动程序。例如,当个人想要通过网上银行系统登录到个人网上银行界面时,除在相应对话框中输入用户名和预留的密码之外,还需要输入随机验证码,有的验证码是一组字母的组合,有的验证码是一组数字的组合,有的验证码是数字与字母相结合的组合,还有的验证码是汉字,等等。此外,还能够用于识别输入用户的身份,即,一般情况下,由于很多验证码都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告知用户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手机号码与“获取验证码”的用户相匹配,用户才能从短信上得知激活相应界面的验证码。验证码的获取既可以从PC端激活,也可以从手机端激活。当验证码的获取从PC端激活时,通常需要在PC上预留用以接收获取到的验证码的手机号,例如,当用户登录网上银行的过程中,在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后,服务器生成的验证码会自动发送给对应的账号在银行预留的手机号码上,以供用户根据手机短信在相应的位置填写获取到的验证码。当验证码从手机端激活时,由于服务器可以自动获取用户所使用的手机的号码,因此,当用户在手机端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后,服务器会将生成的验证码自动发送给点击“获取验证码”按钮的手机,以供用户根据手机短信在相应的位置填写获取到的验证码;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程序为了更加方便用户对验证码的应用,能够自动采集验证码短信中的验证码信息,并自动填写到程序的相应位置,使得用户在无需手动输入验证码的情况下即可完成验证码的输入。但是,现有技术中,无论是手动输入验证码还是自动输入验证码,都存在通过用户手机短信接收验证码的情形,这就存在一个漏洞,即使用户不是相应手机号码的机主,如果其能够从机主处获取到验证码,也能够实现有效输入,特别是在诸如金融、电信等领域,这一漏洞的存在将会给金融、电信等领域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验证码输入用户身份的方法和装置,其通过识别输入验证码的PC或者手机是否为机主本人,能够降低非机主本人输入验证码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的识别验证码输入用户身份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识别验证码输入用户身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验证码输入用户的身份信息;
根据所述验证码输入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验证码输入用户是否为合法用户:
当所述验证码输入用户为合法用户时,确认输入的验证码为有效输入;
当所述验证码输入用户为非法用户时,确认输入的验证码为无效输入。
本发明提供的识别验证码输入用户身份的方法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作为优选,当获取验证码的操作发生在PC端时,根据所述验证码输入用户的身份信息,判断验证码输入用户是否为合法输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所述PC的个性化信息;
获取用于接收由服务器生成的验证码的手机号码的个性化信息;
当所述PC的个性化信息与用于接收由服务器生成的验证码的手机号码的个性化信息相同时,判断所述验证码输入用户为合法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网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网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7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