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8819.7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924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尧;孙文静;李文园;王哲;唐红梅;胡奇文;赵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G11/46 | 分类号: | H01G11/46;H01G11/86;H01G11/2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 代理人: | 马云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氧化物 超级 电容器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是涉及一种V0.13Mo0.87O2.935纳米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新能源纳米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具有高的功率密度、快的充放电速率、长的使用寿命及宽的工作温度等优异特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清洁可靠能源的供应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级电容器也成为研究热点。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技术发展的核心,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主要有三大类,即多孔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及过渡金属氧化物,其中,过渡金属(Ni、Mo、Mn、Fe、V)的氧化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电容、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选择。
多元氧化物,尤其是三元氧化物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氧化物而言,具有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目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常用的氧化物主要是Cu、Fe、Co、Ni、Mo、Mn、Bi等氧化物的组合,例如:中国专利CN200810224657.0中公开了一种三元氧化物纳米材料,该纳米结构由分子式为AxByO的化合物组成,式中A为Cu、Fe、Co、Ni或Zn,B为Mo,并且xa+yb=2Z,a和b分别为金属元素A和B的价态;中国专利CN201210537887.9中公开了一种可以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钴-铋复合氧化物;中国专利CN201310476178.9中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钴镍氧化物复合材料;中国专利CN201611016452.4中公开了一种Co3O4-Ni3O4-MnO2三元氧化物复合材料。目前还没有VxMoyOz(x、y、z表示化学计量比系数)结构的三元氧化物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相关报道。
研究表明,不同的制备的方法得到的氧化物复合电容器电极材料性能相差较大,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氧化物复合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以进一步提高其电化学性能。目前多元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主要是采用气相沉积、物理法或溶液法。
传统的气相沉积法是采用CVD方法沉生长纳米结构的氧化物,但是这种方法很难生长出三元或三元以上的多元氧化物纳米复合物。针对此缺陷,中国专利CN200810224657.0中公开了一种三元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将A金属箔片或镀有A金属膜的基片覆盖在盛有B金属氧化物的容器上,然后将上述覆盖有A金属箔片或镀有A金属膜的基片的容器加热到300~800℃,保持1~40小时,在A金属箔片或镀有A金属膜的基片上得到三元氧化物纳米结构,其所述的A金属为Cu、Fe、Co、Ni或Zn,B金属为Mo;虽然该专利可以获得多种类的一维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但是由于制备过程温度较高,制备成本较高且步骤繁琐,不利于规模化生产。
物理法是通常是将多种单一的氧化物机械混合后采用高温煅烧(温度通常大于900℃)的方式使氧化物合金化,制得多元氧化物复合物;或者是将多种氧化物前驱体混合,高温熔融后再高温氧化,制得多元氧化物复合物。例如:中国专利CN201110086572.2、CN 201510623839.5等专利中公开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制得三元及三元以上的多元氧化物复合材料,但是得到的复合材料分布不均匀,并且高温煅烧耗能较大,对设备要求也较高,制备成本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88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