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79325.0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90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守斌;蔺成光;韩克强;娄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云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6Q30/06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47 | 代理人: | 刘娜,李新欣 |
地址: | 266011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共享 单车 电子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FID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共享单车,这一互联网共享经济下的产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单车(包括Mobike、ofo等)的开锁方式都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进行身份识别进而开锁的,这种方式通过手机非常的方便。但是,使用手机会经常遇到手机没电,或者没有信号等问题,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而且,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不太会使用手机操作,这给共享单车的推广带来一定的阻碍。
目前,被动式RFID卡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越来越常见,诸如餐卡、员工卡、门卡以及公交卡等被动式RFID卡被应用于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被动式RFID卡有一个特性即拥有全球唯一的标示ID,这使得利用RFID卡作为身份识别进而开锁的方式通过努力有望得到实现。我们可以不经过RFID卡的发行方,就可以利用此RFID卡来开共享单车的锁(例如公交卡)。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系统,以达到方便开锁,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系统,包括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和安装于共享单车上的电子锁,所述电子锁包括嵌入式计算机,以及与所述嵌入式计算机相连的RFID读卡器和电磁锁,所述嵌入式计算机内集成有GPS定位模块和4G通信模块一。
上述方案中,所述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RFID卡的ID数据库、4G通信模块二、逻辑判断模块和注册绑定模块。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锁系统可以借助于被动式RFID卡,如餐卡、公交卡、门卡、员工卡,进行开锁。
上述方案中,所述被动式RFID卡首次使用时需先进行注册,用户在手机上使用共享单车的APP进行用户注册,注册登录后,用APP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根据提示用手机自带的NFC功能读取被动式RFID卡的ID,读取完之后,通过手机4G通信上传到电子锁的嵌入式计算机内,再上传到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完成绑定;若手机没有自带NFC功能,注册登录后,用APP扫描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根据提示将被动式RFID卡放置在电子锁的RFID卡读取区,读取完成之后,RFID卡的ID上传到电子锁的嵌入式计算机内,再上传到后台信息管理系统,APP提示绑定完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电子锁系统首次使用时,先进行绑定,后续使用可以直接通过RFID卡刷卡,进行开锁,不需要再使用手机,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大便利,也给中老年人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RFID卡注册绑定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RFID卡开锁功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系统,如图1所示,该电子锁系统使用方便,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便利,具有很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如图1所示的基于RFID的共享单车电子锁系统,包括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和安装于共享单车上的电子锁,电子锁包括嵌入式计算机,以及与嵌入式计算机相连的RFID读卡器和电磁锁,嵌入式计算机内集成有GPS定位模块和4G通信模块一。
后台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RFID卡的ID数据库、4G通信模块二、逻辑判断模块和注册绑定模块。
电子锁系统可以借助于被动式RFID卡,如餐卡、公交卡、门卡、员工卡,进行开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云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云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793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膨胀石墨烯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颗粒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