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0043.2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45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刘蓉芳;周荣;韩玲;范彬彬;李瑞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71/107 | 分类号: | C07D271/107;C07D413/04;C07D498/10 |
代理公司: | 14101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唑衍生物 二羰基化合物 官能团容忍性 有机合成技术 候选化合物 反应条件 高效合成 合成技术 药物分子 底物 二唑 配位 烯烃 酰基 合成 开发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通过N‑酰基双氮杂烯烃与α‑二羰基化合物在三配位磷试剂的促进下反应得到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本发明的反应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宽、官能团容忍性好;提供了一种高效合成结构新颖的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技术;本发明为开发新的噁二唑类药物分子提供了候选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3,4-噁二唑衍生物具有重要且丰富的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医药及农业等领域。研究表明1,3,4-噁二唑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消炎(Bioorg.Med.Chem.2005,13,4842.)、抗细菌(Eur.J.Med.Chem.2010,11,4963;Bioorg.Med.Chem.Lett.2011,21,3536.)、抗真菌(IlFarmaco2002,57,171;Bioorg.Med.Chem.Lett.2011,21,444.)、抗痉挛(Chem.Pharm.Bull.2008,56,509.)、止痛(Eur.J.Med.Chem.2010,45,4587.)、抗癌(Eur.J.Med.Chem.2012,54,855;53,203;48,192.)、抗结核(Bioorg.Med.Chem.2005,13,4842;Eur.J.Med.Chem.2008,43,1989.)、降血脂(Eur.J.Med.Chem.2012,53,308.)等活性。临床上广泛使用的HIV整合酶抑制剂Raltegravir(Nat.Rev.DrugDiscovery2008,7,117.)、抗生素Furamizole(Antibiot.1971,24,443.)、以及降血压药物Tiodazosin(Clin.Pharm.Ther.1983,34,3,290.)和Nesapidil(Tetrahedron1988,44,3289.)都具有1,3,4-噁二唑核心骨架。此外,一些1,3,4-噁二唑衍生物还具有较好的光敏性质,可用于光学材料(J.Mater.Chem.C2013,1,4599;Appl.Phys.Lett.1990,56,799.)。鉴于该类化合物丰富的生物活性及重要的用途,发展1,3,4-噁二唑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吸引着化学家们浓厚的研究兴趣。一系列具有一定用途的合成方法由此得以发展(Synth.Commun.2014,44,1859.),然而目前所报道的合成方法通常具有反应条件苛刻(如需要高温,强酸等)、反应底物适用范围窄、官能团容忍性差等缺点,同时所报道的方法大部分集中在2,5-二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同样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Eur.J.Med.Chem.2013,68,394;Bioorg.Med.Chem.2011,19,6292;2009,19,332;2008,16,7565;ActaPharmacol.Sin.2005,26,881.),但是目前对这类化合物仍缺乏有效的合成方法。因此,发展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具有广泛底物适用范围的噁二唑衍生物,尤其是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将不仅发展噁二唑衍生物的合成技术,而且为开发新的噁二唑类药物分子提供候选化合物,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2,5-三取代1,3,4-噁二唑衍生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或II所示的结构式
它是通过N-酰基双氮杂烯烃化合物III
与a-二羰基化合物在磷试剂VI
的促进下反应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0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