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种芽可自顶破膜的地膜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0697.5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3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九穗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40;A01G22/25;A01G13/02;A01C1/06;A01N65/46;A01N25/00;A01P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72 | 代理人: | 段宇 |
地址: | 15000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膜种植 破膜 预处理 丸化 种芽 申请 人工破膜 生产效率 土壤表面 种子萌发 出苗率 地膜 大田 播种 农作物 铺设 土壤 应用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种芽可自顶破膜的地膜种植方法,涉及农作物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地膜种植技术只能机械或人工破膜,容易出现种子出苗率低、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种芽可自顶破膜的地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步骤S2、对预处理后的种子进行丸化;步骤S3、将丸化后的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并在土壤表面铺设地膜步骤S4、在环境温度湿度均适宜时,种子萌发,种芽自行出土破膜。本申请应用于农业大田地膜种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种芽可自顶破膜的地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地膜种植技术已广泛应用,在种植时,为了保墒、提高地温,经常需要铺覆地膜,现有地膜的铺设方法包括:(1)将农作物种植在土壤内,地膜铺覆在土壤上,当种子发芽后,人工将地膜破坏,使农作物生长;(2)在土壤上覆膜,使用机械播种机或人力进行破膜播种。在现有的地膜种植技术中,出苗后人工破坏地膜的方法消耗的人力物力大,且不足以充分发挥地膜技术优势,已较少使用。;采用机械或人工破膜播种的方法应用普遍,但对播种机械的控制精度要求较高,容易出现孔、种错位,一旦偏差较大,会导致部分芽苗枯毁,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种芽可自顶破膜的地膜种植方法,用于解决现有地膜种植技术中,机械破膜容易使种子出苗率低、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种芽可自顶破膜的地膜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种子进行预处理;
步骤S2、对预处理后的种子进行丸化;
步骤S3、将丸化后的种子播种到土壤中,并在土壤上铺设地膜;
步骤S4、在环境温度湿度均适宜时,种子萌发,种芽自行出土破膜。
可选地,步骤S1中,对种子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包括对种子进行浸水处理,筛选出高质量种子。
优选地,对种子进行预处理的方法包括:用筛子筛选特定粒径的种子;将筛选后的种子浸水处理,剔除浮在水面上的种子;将种子干燥处理后,用鼓风机吹动、鼓风机的风量调整在能够吹动普通种子的风量大小以下,剔除能够被吹动的种子。
可选地,步骤S2中,对预处理后的种子进行丸化的方法包括:将丸化剂与水、预处理后的种子按照比例进行混合。
优选地,丸化剂包括:保水剂、抗旱剂、生物菌、生物酶、氨基酸、驱虫药剂和抗菌保护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生物菌的培育方法包括:
步骤R1、原料称取和混合;
步骤R2、对混合后的原料进行处理;
步骤R3、在处理后的原料中植入生物菌的菌种,并进行培育;
步骤R4、培育完成后,提取生物菌。
可选地,丸化剂与预处理后的种子按照:丸化剂0.5~5份;水2000~3000份;预处理后的种子1000~9000份进行混合,上述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优选地,丸化剂与预处理后的种子按照:丸化剂1份,水2000份,预处理后的种子2000份进行混合,上述份数均为重量份数。
可选地,步骤S3中,将丸化后的种子播种的土壤深度为1cm~5cm。
可选地,覆膜时,地膜的厚度为0.006~0.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九穗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九穗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06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