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戒烟精油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1696.2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1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林钦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汉草药研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61 | 分类号: | A61K36/61;A61P2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油 戒烟 金不换 尤加利 制备 保健品领域 薄荷 艾草精油 薄荷精油 比例调和 制造工艺 蒸馏法 艾草 吸烟 | ||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戒烟精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薄荷、艾草、尤加利、金不换分别通过蒸馏法提取精油,将提取到的薄荷精油、艾草精油、尤加利精油、金不换精油按2:3:3:2的比例调和即得,本发明具有制造工艺简单,效果明显,符合吸烟者戒烟习惯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戒烟精油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其中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苯并蒽、亚硝胺、钋210镉、砷等有致癌作用,香烟烟雾中的促癌物有氰化物、邻甲酚和苯酚等,吸烟时烟雾 大部分吸入肺部,小部分与唾液一 起进入消化道,烟中有害物质部分停留在肺部,部分进入血液循环,流向全身,在致癌物和促癌物的协同作用下,损伤正常细胞可形成癌症。
当今世界尽管人人皆知吸烟有害,但全球目前仍有13亿吸烟者,我国也有3.5亿烟民。人体大脑对尼古丁的依赖导致人体生化代谢途径难以逆转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戒烟综合症的根源。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种完全能戒除烟瘾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戒烟产品有“戒烟糖”,药物戒烟包括尼占丁替代疗法(NRT)类产品(如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尼古丁鼻喷剂、尼古丁吸入剂和尼古丁舌下含片)和盐酸安非他酮。还有可乐定和去甲替林。上述戒烟产品大都 效果不佳,或产生戒烟不适症等。而现在常见的一些戒烟器具,则存在不符合抽烟者抽烟习惯的缺陷,往往难以坚持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戒烟精油及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工艺简单,方便生产,配合中草药的自身功效,制得的戒烟精油使用起来符合吸烟者的吸烟习惯,不需要借助复杂的器材或者服用与烟草不相关的药品,使吸烟者在吸烟的同时能够有效过滤烟草中的有害成分,并逐步达到拜托对烟瘾的依赖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戒烟精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蒸馏取油,将薄荷、艾草、尤加利、金不换分别通过蒸馏法提取精油,蒸馏时间4小时,蒸馏温度100摄氏度,其中,薄荷与水的质量比为4:1,艾草与水的质量比为4:1,尤加利与水的质量比为3:1,金不换与水的质量比为3:1;
调配,将提取到的薄荷精油、艾草精油、尤加利精油、金不换精油按2:3:3:2的比例调和即得。
本发明采取的各中草药成分中:薄荷--疏风,散热、利咽喉口齿;
艾草--抗菌,平喘,镇咳;尤加利--祛痰,对气喘与肺结核特别有助益,治疗及预防肺部疾病;金不换--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有镇痛镇静的作用;各中草药材料经过蒸馏提取药效更为明显,并且使用符合吸烟者习惯,吸烟者可以将精油滴在过滤嘴上,通过烟草燃烧的热量,使精油进入到肺部,入口有清爽感,降低吸烟者对烟味的敏感,同时药效具有祛痰,清肺功能,经提取的精油浓度滴在过滤嘴上时可过滤60%的尼古丁,减少尼古丁对身体的危害,吸入后肺部会有清爽感,咳嗽减轻。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戒烟精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蒸馏取油,将薄荷、艾草、尤加利、金不换分别通过蒸馏法提取精油,蒸馏时间4小时,蒸馏温度100摄氏度,其中,薄荷与水的质量比为4:1,艾草与水的质量比为4:1,尤加利与水的质量比为3:1,金不换与水的质量比为3:1;调配,将提取到的薄荷精油、艾草精油、尤加利精油、金不换精油按2:3:3:2的比例调和即得。
为了更进一步清楚说明本发明的性能,以下提供了具体的使用案例。
1、于潘,男35岁,吸烟14年,使用本发明的戒烟精油7天时间,就戒掉了香烟,具体表现为对香烟气味有反感,没有吸烟的欲望。
2:王嵩,男35岁,身高1.85米,体重170斤,吸烟5年,使用本发明的戒烟药后4-5天表现出对香烟气味的反感,并表述喉咙吸入香烟有不适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汉草药研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汉草药研纳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16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