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线圈制导模拟重力智能防眩晕床有效
申请号: | 201710681866.7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85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黄传平;黄雪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雪怡 |
主分类号: | B63B29/10 | 分类号: | B63B29/10;B63B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马丽丽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床舱 夹层 电磁铁 底座 姿态传感器 电脑系统 模拟重力 水平床板 多线圈 眩晕 下舱 制导 液压阻尼减震器 电脑控制系统 船舶 从上至下 液压阻尼 智能 滚珠层 床上 滚珠 铁块 吸附 通电 改造 应用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船舶上的多线圈制导模拟重力智能防眩晕床,它包括底座、床舱、姿态传感器和电脑控制系统,所述底座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三个夹层,夹层一为滚珠层、夹层二为电磁铁层、夹层三为液压阻尼层;所述床舱其内设水平床板,所述水平床板将床舱分上舱和下舱两个部分,所述下舱底部安装有铁块,所述上舱设有门。本发明通过在底座与床舱之间设置滚珠、多组电磁铁、液压阻尼减震器以及姿态传感器和电脑系统,以确保当底座发生倾斜时,通过电脑系统控制所需角度通电的电磁铁将床舱吸附在设定的位置上,即使患者在床上活动,床舱依然能保持水平。本发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方便,生产和改造的成本低,可在各种船舶中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床,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船舶上的多线圈制导模拟重力智能防眩晕床,属于船舶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晕船是最常见的一种航海疾病,尤其是普通乘客在乘游轮等海上交通工具时,或者是因工作需要短期内无法适应海上恶劣环境时,由于海上风浪较大,航行中的船舶发生显著颠簸是极为常见的。因此会导致乘客或工作人员人体位置频繁变化,当这些变化超过某些人平衡器官的适应能力或超过内耳前庭系统的耐受阈限时,前庭神经功能暂时紊乱,再加上旅途中视觉、嗅觉受不良刺激以及内脏的颠动等因素,有些人便可能发生晕船。医学上称为晕动症,是一种平衡失调的疾病。如何减少这些眩晕早就成为人类的研究热点。比如,服用各类抗眩晕药物,这类药物服用后常常使人出现嗜睡等副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乘船体验。而且药物如果过早服用,效果不好。当发生晕船时,患者往往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但船舶上配置的床只是简单的固定安放在客舱中,当船舶发生颠簸时,床也跟随着船舶颠簸,卧床休息的晕船患者晕船的症状无法得到及时缓解。目前也有一些为防止眩晕而设计的床,但这些床普遍反映结构复杂、操作难、性能不稳,且成本极高,不利于推广应用。因此需要发明一种适合海上恶劣环境下的床,这种床随时保持水平,同时隔离周围的视觉和嗅觉的影响,从而从身体和心理上达到防眩晕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操作方便、性价比高的多线圈制导模拟重力智能防眩晕床。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发明的多线圈制导模拟重力智能防眩晕床,它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的床舱,所述底座呈开口向上的碗形,所述床舱为一整体独立空间,其底部与底座形状相配合;
所述底座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三个夹层,夹层一为滚珠层、夹层二为电磁铁层、夹层三为液压阻尼层;
所述底座具有一基部,该基部安装一姿态传感器,所述姿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计算机系统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模块分别与电磁铁、液压阻尼减震器电路电连接;
所述床舱内设水平床板,所述水平床板将床舱分上舱和下舱两个部分,所述下舱底部安装有铁块,所述上舱设有舱门;
所述底座、床舱、夹层的壁面、滚珠都由非磁性材料制成,例如高强度塑料、PVC、不锈钢、高强度铝合金等。
所述夹层一底部均匀分布有圆形凹槽,同时夹层一顶面开有与圆形凹槽对应的圆孔,每个圆形凹槽及对应的圆孔之间镶嵌一个陶瓷滚珠或高强度的铝合金滚珠,滚珠安座于圆形凹槽内并略凸出于圆孔,防止滚珠从凹槽内脱出。
所述夹层二的内壁面横向每隔1-3厘米、同时纵向每隔1-3厘米安装一个电磁铁。
所述夹层三内均匀安装有液压阻尼减震器,相邻液压阻尼减震器之间相隔10-20厘米。
所述滚珠将床舱支撑在底座上,所述滚珠之间填充有润滑油;所述底座与床舱之间安装有密封圈,以确保润滑油不泄漏。
所述床舱底部直径小于底座直径。
所述床舱呈球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雪怡,未经黄雪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18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