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683946.6 | 申请日: | 2017-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宇;刘子忠;刘甲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67 | 分类号: | E02D29/067;E02D27/14;E02D27/52;E02D1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台 适配 沉管隧道 施工工艺 桥结构 航道 海底岩石 施工 承载 海水 水面 | ||
1.一种水下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下承台桩(3)、水下承台(4)和沉管隧道(5);其中,
所述水下承台桩(3)的一端,适配安装在海底岩石层(2)中;所述水下承台桩(3)的另一端,适配安装于所述水下承台(4)的底部;
所述沉管隧道(5),适配安装于所述水下承台(4)的顶部,由所述水下承台(4)承载,且位于海水(1)的水面以下设定深度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承台(4)与所述沉管隧道(5)之间,通过铰接或固接的方式适配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承台桩(3)的数量,为一个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一个以上所述水下承台桩(3),作为所述水下承台(4)的支梁和/或连续梁的形式,与所述水下承台(4)适配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下承台桩(3)的横截面结构,呈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中的至少之一;
和/或,
所述水下承台(4)的横截面结构,呈长方形、凹形、圆形、工字型、凸形中的至少之一;
和/或,
所述沉管隧道(5)的横截面结构,呈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多边形中的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沉管隧道(5)的横截面结构呈所述多边形时,所述沉管隧道(5)的横截面结构,包括:
左右对称设置的多边形隧道壁,以及适配设置于所述多边形隧道壁内部的第一隧道腔、第二隧道腔和第三隧道腔;其中,
所述第一隧道腔与所述第三隧道腔,对称分布于所述第二隧道腔的左右两侧;和/或,
所述第一隧道腔的空间容置量,小于所述第二隧道腔的空间容置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管隧道(5)分节设置;所述水下承台(4),位于相邻两节所述沉管隧道(5)的对接处、或位于每节所述沉管隧道(5)的重心位置处。
8.一种水下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架设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水下桥结构,其施工方法包括:
通过水下打桩机在所述海底岩石层(2)进行打桩作业,将预制的所述水下承台桩(3)打入所述海底岩石层(2)中;
将所述水下承台(4)固定在所述水下承台桩(3)上;
通过驳船将预制完毕的所述沉管隧道(5)拖运到施工海域后,利用浮驳吊沉法工艺进行沉放;
利用水下施工设备对所述沉管隧道(5)的管段进行对接,对接完毕后,再利用水下施工设备完成所述沉管隧道(5)的管段与所述水下承台(4)的固定;
完成当前所述沉管隧道(5)的铺设后,进入下一所述沉管隧道(5)的施工过程,以完成对所述水下桥结构的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将所述水下承台(4)固定在所述水下承台桩(3)上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所述水下承台桩(3)和所述水下承台(4)的相对高度,使所述水下桥结构适应所述海水(1)的底部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水下桥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浮驳吊沉法工艺进行沉放,包括:
当所述沉管隧道(5)为多节时,使每节所述沉管隧道(5)的顶板安装多个吊点,与浮驳竖向连接,浮驳吃水产生浮力,控制所述沉管隧道(5)的沉放及姿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九州动脉隧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68394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现浇混凝土墙体单侧模板系统
- 下一篇:一种沉管隧道及其施工方法